来源:投资时间网
携程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成本达33.59亿元,同比增长19.96%,高于公司同期营收增速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习羽
近期,携程集团-S(09961.HK)公布了一份颇为亮眼的财报。按照公认会计准则,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67亿元,较上一年同期增长15.52%;归母净利润为198.9亿元,同比增加194.01%。
可以看到,在收入稳健提升的情形下,携程三季度净利润实现了接近两倍的增长。
这一反差的核心根源在于一项非经常性收益。财报显示,一笔170.32亿元的投资处置收益被计入“其他收入”,占当期归母净利润比例超过85%。
尽管公司未在财报中直接披露,但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研究注意到,此收益来源与此前携程出售约25亿—30亿美元MakeMyTrip股份的交易高度吻合。该交易在推高利润的同时,也致使公司所得税支出同比激增363.8%至33.44亿元。
分析认为,携程此次对其自2016年起投资的MakeMyTrip进行部分套现,主要是在对国际环境变化进行审慎考量后所做出的决定。
财报显示,携程2025年第三季度营业成本达33.59亿元,同比增长19.96%,高于公司同期的整体营收增速。利润空间受成本增长挤压,核心原因之一是海外业务占比的持续提升。海外市场需要投入更多资源以搭建本地化团队和拓展渠道,且尚未形成如国内业务的规模效应,导致公司整体毛利率水平被拉低。
同时,全方位竞争使得流量争夺愈发激烈,这迫使携程加大营销与研发投入,进而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公司第三季度研发费用因人员成本增加,同比增长12.17%;销售及营销费用因活动投放增加,同比增长23.63%。
当然,全方位竞争在挤压了利润空间的同时也换来了可观的业务增长。财报显示,携程2025年第三季度国际OTA平台总预订量同比增长约60%,入境旅游预订增长超100%,出境酒店和机票预订恢复至2019年同期140%的水平,海外业务增长势头强劲。目前,公司未单独披露海外业务的营收占比、毛利水平等核心财务指标,该业务盈利效率与长期增长支撑能力,仍有待后续细分财务数据的进一步验证。
携程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情况(公认会计准则)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同时,在净利润反超营业收入的表象背后,公司潜藏的结构性问题也逐步显现。
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的住宿预订三季度贡献营收80.47亿元,同比增长18.3%。该业务的增长,不仅得益于国内旅游需求的稳步复苏,还受到国际跨境住宿需求的强劲推动。
繁荣背后,渠道挑战也越来越近。随着锦江、华住等主要酒店集团加快建设自有会员体系,通过专享价格、积分权益等方式锁定用户,其直营渠道的价格竞争力持续提升,已对携程的议价能力和流量基础造成冲击。行业集体发力直营的趋势,正从源头上分流携程的核心住宿预订流量,使其流量基础面临长期挑战。
第三季度,交通票务业务实现营收63.06亿元,同比增长11.61%。尽管增速较第二季度的11%略有回升,但整体增长态势仍相对平缓,与住宿预订等核心业务表现形成一定反差。值得关注的是,该业务正面临双重压力。
对内而言,“大数据杀熟”争议尚未完全平息,2025年仍有消费者反映平台存在新老用户机票价差问题,持续影响品牌信任;对外来讲,城际专车等新兴出行方式不断分流用户,叠加航司定价权收紧,进一步限制了平台的利润空间。
在旅游度假业务领域,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低于携程整体的营收增速,核心原因之一是产品结构适配滞后。而近年来,研学、小众探险等个性化需求日益兴起,携程已开始布局特色产品,但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再加上受外部竞争以及资源倾斜的影响,其业务增长受到了一定限制。
同时,三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5.24%,因其收入占比相对较低,对整体业绩贡献较为有限。
综合来看,携程集团2025年上半年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双增长,面对国内市场竞争、海外扩张投入及业务布局发展等方面的挑战,它将如何应对?
携程集团2025年第三季度收入情况(百万元)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投时关键词:携程集团-S(09961.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