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团队研发锂电池新技术 大幅提升电池寿命
创始人
2025-11-22 15:01:22
0

复旦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在锂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的锂电池材料,该材料能够显著提高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这项新技术通过优化电池内部结构和材料特性,有效减少了充放电过程中的能量损耗,使得锂电池在经过数千次充放电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容量和性能。

研究团队采用了一种创新的纳米复合材料作为正负极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和稳定性,可以大幅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因内阻造成的能量损失。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电解质,这种电解质能够在电极表面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界面膜,保护电极不受电解液侵蚀,从而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

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种新技术的锂电池,在经历3000次充放电循环后,其容量保持率仍高达80%以上,远超传统锂电池。这一成果不仅为电动汽车、便携式电子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更加高效可靠的能源解决方案,也为未来储能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



锂电池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电动车电池的高性能寿命通常只能维持6-8年或1000-1500次充放电;低温使用会加速电池老化;储能电站和极端环境下的储能需求要求电池寿命显著提升;即将到来的大规模电池退役回收可能引发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纤维材料与器件研究院以及高分子科学智能中心的研究团队,致力于通过基础研究创新来解决这些问题。2月13日,该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外部供锂技术突破电池的缺锂困境和寿命界限》的研究成果。

研究团队提出了打破电池设计中锂离子依赖正极材料的传统理论。他们结合AI技术和有机电化学,设计出一种新的锂载体分子,这种分子可以将电池活性载流子和电极材料分离。通过向废旧衰减的电池中注入这种分子,可以精准补充损失的锂离子,恢复电池容量。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这一技术后,电池在充放电超过一万次后仍能保持接近出厂时的状态,循环寿命从目前的500-2000次提高到12000-60000次。此外,这项技术还打破了电池材料必须含锂的限制,使得使用绿色、不含重金属的材料成为可能。

自1990年锂离子电池问世以来,电池中的活性锂离子一直由正极材料提供,当锂离子消耗到一定程度时,电池就会报废。彭慧胜和高悦领导的团队深入分析了电池的基本原理,并进行了大量实验验证,发现电池衰减类似于人体生病,是某个核心组件出现了异常,而其他部分仍然完好。基于这一发现,他们设想开发一种功能材料,能够对电池进行精准、无损的锂离子补充,从而延长电池寿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团队利用AI结合化学信息学,将分子结构和性质数字化,并构建了一个包含大量关联性质的数据库。通过非监督机器学习,他们成功发现了未被报道过的锂离子载体分子——三氟甲基亚磺酸锂(CF3SO2Li)。实验验证表明,这种合成分子具有所需的严格物理化学性能,成本低且易于合成,具有良好兼容性,并已成功应用于多种类型的锂离子电池。

该团队始终致力于开展全链条的基础研究工作,以解决实际问题。目前,他们正在努力实现锂离子载体分子的大规模制备,并与国际顶尖电池企业合作,争取将这项技术转化为产品,助力国家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地位。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