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东赛场好戏连台:沙特突然宣布对美豪掷1万亿美元投资,紧接着马斯克带着特斯拉、黄仁勋携英伟达,扎堆在沙特建巨型数据中心。这波密集操作,看似是沙特“抱美国大腿”+科技巨头“逐利中东”,实则藏着沙特王储萨勒曼的大算盘——既想靠美国保安全,又想借科技升级实现“2030愿景”,更暗戳戳给中沙合作摆下一道考题,值得咱们密切警惕。
要读懂这盘大棋,得先分清哪些和咱们无关,哪些才是真威胁。
与中国无直接关联的是美沙合作的“传统项”——这1万亿美元里,有3000亿投给美国页岩油技术升级,2000亿用于军工采购,这些是美沙多年盟友关系的常规延续,主要服务于美国能源安全和沙特的国防需求,暂时碰不到中国利益。
真正关乎中国的是两大核心影响。一是能源合作的“隐形风险”,沙特长期是中国最大原油供应国,2024年咱们从沙特进口原油7863.9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2%以上,双边贸易额更是突破1075亿美元。沙特对美示好,会不会影响中沙正在推进的“原油人民币结算”?要知道两国刚完成首次人民币贷款合作,一旦沙特重新绑定美元结算,中国的金融安全和能源成本都将受冲击。二是数字经济的“地盘之争”,马斯克的超级数据中心和黄仁勋的AI算力基地,直指中东数字转型市场——而华为、阿里云早就在沙特布局5G和智慧城市,2024年中国对沙数字基建出口超80亿美元,马斯克们一来,必然要抢食这块蛋糕。
这场大戏里,核心人物的算盘打得各有千秋。
中沙合建延布炼厂
萨勒曼的“狡猾务实”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一边在白宫和拜登握手言欢,承诺巨额投资;一边在两周前还接见中国驻沙大使,敲定中沙联合炼化厂的扩建计划。这种“两边押注”的策略,本质是为沙特“2030愿景”服务——靠美国的军事保护稳住安全,用中国的基建、资金推进工业化,再引马斯克、黄仁勋的科技提升产业能级。更心机的是,他选在中阿峰会一周年节点搞动作,就是想借美国和科技巨头的势头,在与中国谈判时抬高筹码,比如在新能源合作中索要更多技术转移。
中国的应对则尽显“稳扎稳打”。没有跟风指责沙特“变心”,反而拿出实招:央行上周与沙特央行续签本币互换协议,金额提升至500亿元;华为联合中移动,拿下沙特朱拜勒港的5G全场景覆盖订单。这种“用合作破博弈”的思路很聪明——既然沙特要发展,就用它离不开的基建、通信服务巩固绑定,比空喊口号管用得多。毕竟沙特的轻轨铁路是中国铁建建的,延布炼厂是中沙合建的,这些“硬资产”比短期投资更有话语权。
沙特的投资大礼包,让不同国家的反应形成鲜明反差。
美国是“坐收渔利”的赢家。拜登直接将萨勒曼称作“重要战略伙伴”,不仅承诺向沙特出售最先进的“爱国者”防空系统,还表态支持沙特加入金砖国家——明摆着用“好处”换沙特绑定美国。但美国的算盘也有漏洞,沙特只给投资不给“石油定价权”承诺,反而悄悄增加了对中国的原油出口量,可见萨勒曼没打算彻底倒向美国。
欧盟则是“焦虑的旁观者”。欧盟外交代表紧急访问利雅得,提出愿联合投资沙特新能源项目,却被萨勒曼以“欧盟补贴政策不稳定”婉拒。欧盟的尴尬在于,既拿不出美国的军事保护,又没有中国的基建实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中美科技巨头瓜分中东市场。这种无力感,也让欧盟更倾向与中国合作,比如上周中欧就中东数字基建标准达成共识,间接给马斯克们设置了门槛。
萨勒曼的“多头下注”,已经引发连锁反应。最先不满的是美国页岩油企业,担心沙特借技术升级扩大原油出口,冲击国际油价,不少议员已呼吁国会审查对沙投资的“国家安全风险”。
对沙特更不利的是科技合作的“水土不服”。马斯克的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稳定电力,而沙特的电网升级依赖中国电建的技术;黄仁勋的AI基地需要充足算力,华为的光伏电站是当地重要能源供给。有消息称,沙特已私下要求马斯克与华为合作供电方案——这就绕不开中国,萨勒曼想“靠外人压中国”的算盘,从一开始就有漏洞。此外,阿联酋、卡塔尔也跟风拉拢中国企业,阿联酋刚与中国电信签署5G合作协议,等于给沙特提了醒:中国的合作资源很抢手,别玩过火。
说到底,沙特的巨额投资和马斯克们的抢滩,本质是中东转型期的“利益重组”。萨勒曼想做“平衡大师”,既享受中美科技的红利,又不想被任何一方绑定;而中国的优势在于,我们的合作是“基建+能源+金融”的立体绑定,比美国的军事合作、马斯克的单一项目更有韧性。
你觉得沙特会在中美之间偏向哪一方?马斯克的数据中心,能撼动华为在中东的地位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