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前十!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杭州,太强了
创始人
2025-11-21 17:00:29
0

来源:城市财经Plus

作者:余飞 01 | 全球十大科研城市榜单发布

聊一下最近施普林格·自然在线发布的《自然》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大概内容是,该机构根据各城市在全球145种高质量期刊中发表的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环境科学、健康科学领域论文的贡献份额,评定了全球十大科研城市榜单:

2024年全球十大科研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南京、广州、旧金山湾区、武汉、巴尔的摩—华盛顿、杭州。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中国首次占据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榜单一半以上席位。

北京、上海继续稳坐前二,南京保持全球第五,广州从2023年的第八位升至第六,超越了旧金山湾区,武汉继续攀升一位。杭州则从2023年的第十三位跻身前十,首次跻身世界十强。

最近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等各路官媒都在说这个事。

关于这份榜单,对于我们吃瓜群众来说,有很多疑团。

第一,这是一家什么机构,权不权威?

第二,该榜单以什么指标进行的排名?

第三,既然是科研城市榜单,为何科创之都深圳不在列?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绝对权威。

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是全球领先的学术出版机构,成立于1842年,总部位于德国柏林。

大家耳熟能详的全球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自然》、《科学》等顶级期刊,都属于它旗下。

所以,这不是咱们自吹自擂,而是国外顶级机构评定的。

02 | 考核标准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与第三个问题,其实可以一起回答。

因为搞懂了第二个问题,第三个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水落石出。

此次发布的增刊聚焦全球主要城市及都市圈2024年在自然指数追踪的145种高质量期刊上的最新科研产出变化。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十强排名 (《自然》增刊 "自然指数 - 科研城市"),核心衡量标准是 "贡献份额"(Share),这是一种分数式计量法,而非简单的论文数量统计。

一篇有5位作者的论文,若所有作者贡献相同,每人获得 0.2 分。

城市总贡献份额(Share)值=该城市所有机构在145种选定期刊上发表论文的 Share值之和。

这里的关键词是论文,论文和高校有关,所以深圳不在榜单中就一点也不惊讶了。

此外,榜单的名称的关键词是“科研”,而深圳的标签是“科创”。

既然这是一份权威榜单,我们也了解了他们的评定标准,那么下面来重点看看这份榜单。

我特意去该机构官网上查看了这份报道,该报道评定的十大科研城市,是根据五个学科共同综合的结果。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五个学科包括物理科学、生命科学、化学、地球环境科学、健康科学。

在这五个学科领域论文综合贡献份额排名前十的分别是:

北京、上海、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南京、广州、旧金山湾区、武汉、巴尔的摩—华盛顿和杭州。

也就是说,北京在五大学科综合论文贡献份额,或者说科研产出,全球第一,而且是遥遥领先,领先位居第二的上海一大截。

在全球科研产出十强中,中国有6座城市上榜,其余四个在美国。

从单个学科来看,物理科学领域科研产出位居全球前十的城市分别是: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首尔都市圈、广州、纽约都市圈、合肥、波士顿都市圈、旧金山湾区。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物理科学领域科研产出十强城市,中国同样占据6座。

化学领域,中国更是包揽了全球十强,分别是:

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武汉、合肥、杭州、天津、西安、长春。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生命科学领域科研产出十强城市分别是:

纽约都市圈、波士顿都市圈、北京、旧金山湾区、巴尔的摩-华盛顿、上海、伦敦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广州、洛杉矶都市圈。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地球环境科学科研产出全球十强城市分别是:

北京、南京、广州、上海、巴尔的摩-华盛顿、武汉、纽约都市圈、杭州、洛杉矶都市圈、旧金山湾区。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健康科学领域科研产出十强城市依次为:

波士顿都市圈、纽约都市圈、巴尔的摩-华盛顿、旧金山湾区、伦敦都市圈、北京、上海、费城都市圈、巴黎都市圈、广州。

来源:施普林格·自然官网

五个学科中,物理、化学、地球环境科学均被中国城市主导。生命科学与健康科学则被美国城市主导。

从全球角度来看,这是中国科研实力跨越式发展的成果,向全世界的一次集体展示。

无怪乎黄仁勋直接下定论:中国将赢得AI竞赛。

而从国内角度来看,广州、杭州的确让人眼前一亮,是两个显著被低估的城市。在这份榜单中,杭州、广州进步最快,杭州更是首次跻身前十。

北京、上海、南京、武汉上榜,属于预料之内的事儿。毕竟人家可都是科教重镇。

北京拥有全国最多的本科院校,并且坐拥清华、北大等8所985高校、26所211高校。

武汉本科院校数量全国第二,并拥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名校。

上海有上海交大、复旦、同济等名校。

南京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

相比之下,广州虽然也有两所985高校,但中山大学的排名不及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也不及西安的西安交通大学,位列全国第12位。

杭州只有浙江大学,本科院校数量太少。

但杭州一所顶别人好几所,浙江大学整体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清北,是杭州以及整个浙江省的“航空母舰”。

浙江大学贡献了杭州48%的论文数量、约75%的科研产出

浙江大学之于杭州,就像斯坦福之于硅谷。杭州“六小龙”中,DS、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的创始人均毕业于浙江大学。

浙大不仅在论文数量上领先,更在质量、学科布局和创新转化上与杭州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形成了"大学 - 产业 - 城市"三位一体的创新生态,这正是杭州科研实力快速跃升的核心密码。

除了浙大外,杭州已构建"1+2+33+7+N"战略科技力量矩阵,具体为1家国家实验室、2个大科学装置、3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家浙江省实验室、N个创新平台。

广州方面,中山大学虽然在全国排名不在前十,但广州相比于杭州多了一点点名校数量优势,除了中山大学外,还有华南理工大学。

当然,对广州科研贡献最大的还是中山大学,而且从广州在全球科研城市的排名来看,中山大学明显被低估了。

据《自然指数》2024年8月1日至2025年7月31日的数据,其被计数论文达到1742篇,其中中山大学的份额为674.55,贡献率能达1/3。

除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外,广州还拥有很多科研机构。

公开资料显示,广州是全国唯一一个聚集国家实验室、综合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际大科学计划等国家级重大平台的城市,集聚央省级科研院所41家、省高水平创新研究院14家,84所高校总数居全国第二,ESI前1%学科达150个,堪称拥有一支实力超强的科研“国家队”。

它们共同支撑了广州过去十年科研实力快速攀升,从2015年位居全球第42位到如今位居全球第六,国内第四。

03 | 深圳,是科创王者

整体看来看,施普林格·自然在线发布的这份榜单,重在论文、重在研发。

这些都是拥有高校坐镇的老牌省会的优势,所以在这份榜单中,没有深圳什么事儿。

尽管这些年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上升很快,但仍属于追赶者。

深圳的标签是科创,重点在“创”,也即创新。

在全国,论科创实力,深圳无出其右,堪称科创王者,哪怕北京也无法比肩。或者说,北京是科研王者,深圳是科创王者。

比如衡量科创具象化指标的PCT国际专利数量,深圳2024年申请量高达16347件,连续21年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全市专利授权量24.19万件,商标注册量24.95万件,均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10件,是全国平均水平(14件)的7.9倍。

同期的北京,2024年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2088件,位居全国第二,但与深圳相比,少了4259件。

这些专利数量,不是来自高校,主要来自企业。

过去四十多年时间里,深圳本土孵化出了一批世界级互联网科技企业。

华为、腾讯、比亚迪、大疆、立讯精密、华大基因、影石创新等。

深圳的科创实力在出口数据中,也能一览无遗。

根据深圳海关披露的数据,28122.16亿出口中,机电产品出口19957.52亿,占比70.97%。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1604.67亿元,占总出口规模41.27%。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海关

机电产品承载了深圳出口规模的70.4%,其中基本都是科技产品,如电脑、手机、家用电器、集成电路以及这些电子产品的中间品,还有电动汽车、锂电池等。

电子产业是深圳的产业支柱。

深圳仅一个电子信息产业,就足以吊打全国所有城市。

2023年,深圳市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总产值25878.4亿元,位居第一,也位居全国第一。仅这一个产业的总产值,就超过了广州市全部工业总产值(25529.5亿元)。

制图:城市财经;数据:深圳市统计局

深圳的科技产业、制造业之所以这么强悍,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对工业、制造业的执着,是深圳出口能够31年领跑全国的底气。

而能够在过去几年出口环境受困的背景下,深圳增速依旧能够保持两位数,则主要是其科创实力。

如今的深圳已经是国内和国际一线城市,无论是科创实力还是金融实力,在世界舞台上都排得上名号。

去年发布的《2024“理想之城”——基于颠覆性指数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城市研究》显示,全球最具科技创新颠覆性的城市,深圳位居全球第8,全国第一。

今年9月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在香港发布《2025年全球创新指数》“世界百强创新集群”排行榜,“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首次超越日本的“东京—横滨”,跃居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榜首,成为全球第一大创新集群。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