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的重要战略,而现代化科学种植作为其中的关键一环,正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通过引入精准农业技术,如无人机监测、智能灌溉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资源利用率得到优化。农民们不再依赖传统经验,而是借助科技手段进行科学决策,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质量。此外,这种模式还促进了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例如,一些地区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不仅提升了消费者信任度,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的发展,形成了多业态融合的新格局。总之,现代化科学种植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面貌,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济宁市各地积极推进特色农产品现代化种植模式,创新培育优质农产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这几天,嘉祥县祥润生态农业开发家庭农场的工人们正忙着将菌包转移到养菌室。3月份,这批木耳便能进行采摘,目前订单早已排满。
嘉祥县祥润生态农业开发家庭农场管理人员杜春英:“全国各地哪里的客户都有,我们目前又扩建了一个4000平方左右的养菌室,专门用来对外销售菌包。”
为了确保木耳品质,从原材料配备、菌包培育,到木耳采摘与晾晒等各环节,农场构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目前农场共有27个大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周边5个村庄120余名群众就业。
嘉祥县祥润生态农业开发家庭农场工人李贵秋:“像我们这个年龄大的,上这里来上个班,离家很近,很方便。”
近年来,当地立足实际,积极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招引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通过科学规划与精心培育,将小小的黑木耳变身“招财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大量稳定就业机会,也成为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引擎。
嘉祥县马村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曹乐胜:“马村镇将坚持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思路,强化人才回引、阵地建设、协同发展,持续推广‘组织+人才+资本’发展模式,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优村级富民产业,切实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日前,鱼台县鱼城镇40亩大棚蓝莓迎来头茬收获,开启“甜蜜”丰收季。
鱼台县鱼城镇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建安:“我们基地已有25个大棚,2万盆蓝莓。我们的大棚蓝莓比陆地蓝莓至少提前5个多月上市,现在特大果价格每斤180元,大果每斤150元,主要销往周边县市区。”
2023年,基地先后从湖北、浙江、辽宁购进优质蓝莓苗,尝试种植大棚盆栽蓝莓。为克服蓝莓“水土不服”难题,基地安装了水处理设备和水肥一体化设施,配备智能化滴灌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确保蓝莓生长。
鱼台县鱼城镇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建安:“对每一棵蓝莓植株进行精准调控,既节水节肥又节本增效。同时,投放蜜蜂进行授粉,保证了果实的优良品质。”
经过一年半的栽培,蓝莓今春头茬上市,果大、口感脆甜的特点受到市场青睐。每棵果树能收获四到五斤果实,采摘期可持续到5月份。
鱼台县鱼城镇蓝莓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建安:“今年4月,我们再租赁15个大棚,购进优质新品种,种植1万1千多棵蓝莓树,全力打造鱼城镇蓝莓种植基地,自己增加效益的同时,为更多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