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创!福州“医保门诊”开处方,破解民生“心头结”
创始人
2025-11-21 11:48:15
0

全国首创!福州市医保局打通政策惠民“最后一米”

“医保门诊”开处方 破解民生“心头结”

您是否曾为复杂的医保报销流程感到困惑?是否曾对特殊病种支付范围、异地就医备案一头雾水?当医生的专业诊断遇上复杂的医保规则,不仅患者犯难,医护人员有时也难以立刻给出精准解答。这些“政策之忧”,成了横亘在医患之间、影响就医体验的“隐形高墙”。

在福州,一个名为“医保门诊”的创新窗口,悄然改变着这一局面。它不是看病的门诊,而是医患双方都信赖的“政策顾问”;它不直接开具处方,却能为复杂的医保难题提供解决方案。这场由福州市医保局主导、全国首创的深化改革,通过一个“小切口”,精准撬动医保服务与规范诊疗的“大民生”。

全国首创!福州“医保门诊”开处方,破解民生“心头结”“医保门诊”工作人员宣传医保政策。

破局

民生所呼 创新所向

“医生,这次看病的报销比例为什么和我想象的不太一样?”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患者陈依姆满脸疑惑。她患有慢性病,需要定期到门诊开药,因为调整了用药方案,费用结构发生了变化。医生耐心解释了诊疗方案,但对于具体的医保报销计算方式,一时也难以说清楚。

陈依姆的困惑,也是千千万万参保群众就医时会遇到的问题。随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覆盖日益广泛,政策细节日趋复杂,诸如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和病种分值(DIP)支付方式改革、药品与耗材集采、门诊共济保障、特殊病种认定与报销等专业问题,形成了一个“政策迷宫”。患者求解不易,容易对医疗行为产生误解;医护人员在日常诊疗中也常被这些跨领域的专业问题问住,影响了诊疗效率和医患信任。

打通医保政策惠民利民的“最后一公里”甚至“最后一米”,成为摆在医保管理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福州市医保局敏锐地捕捉到这一深层次的民生需求,决定主动向前,将服务触角深度嵌入医疗行为的现场。

在护士的指引下,陈依姆来到门诊四楼的“医保门诊”窗口。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她,拿起单据,对着电脑系统,一项一项为她拆解,不到十分钟,陈依姆心中的疑团彻底解开。“原来是这样!算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这个窗口在,我们看病心里踏实多了!”她感慨道。

全国首创!福州“医保门诊”开处方,破解民生“心头结”市民在“医保门诊”咨询问题。

立标

试点先行 全域覆盖

看似简单的解惑场景,是福州市医保局坚持以“小切口”撬动医保服务“大民生”的生动体现。

2024年12月,在省市医保局的推动与指导下,全国首个“医保门诊”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启用。这个窗口如同精心打造的“政策样板间”,定位非常清晰:面向患者,提供政策咨询、报销指导、异地就医服务、投诉与纠纷处理;面向广大医护人员,提供基于具体诊疗方案的医保方案设计、疑难病种报销分析、医保基金使用规范等深度专业支持。

运行仅半年,这个“样板间”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累计为148人次解决异地就医备案难题,进行复杂的疑难病种报销分析26人次,开展“一对一”医保稽核案例分析464人次。更值得一提的是,它成功梳理出40余个重点专科的“医保画像”,通过多部门会诊解决了13个系统性堵点问题,聚焦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药品追溯码等8项关键政策进行精准辅导。这里不仅是解决问题的窗口,更成了汇聚临床真实声音、驱动管理优化的重要数据来源。

在全面推广阶段,布点决策绝非“撒胡椒面”,而是综合考量医院级别、服务人口基数、医保基金使用情况、学科特色等多重因素,科学选址,确保资源投入的精准和高效。从市级的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到区级的晋安区医院,再到县级的闽侯县总医院,一张覆盖全市的“医保门诊”服务网络迅速织就。

截至今年10月,全市已有29家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了规范化的“医保门诊”,实现了各县(市)区至少在2家医疗机构布点,累计服务量已突破1万人次。这意味着,在过去需要专门跑医保经办窗口才能咨询的复杂问题,如今在“家门口”的医院看病时,就能“顺道”得到权威解答,“15分钟医保服务圈”的内涵极大拓展。

增效

双轨服务精准赋能

“医保门诊”的生命力,在于其精准的双向服务定位,它如同一座坚实的桥梁,有效连接了医保政策、医疗行为与患者体验。

对医护人员来说,它是身边的“政策充电站”和“临床导航仪”。晋安区医院的医生们通过“医保门诊”,厘清了门诊长处方开药、血液透析分级收费、特殊病种支付范围等专业问题。长乐区中医院则将其作为一座“培训课堂”,定期邀请医保专家,结合临床案例为医务人员解读DRG支付方式等改革政策,推动新政策平稳“着陆”,减少“水土不服”。

“‘医保门诊’不仅仅是一个咨询窗口。”晋安区医院外科副主任医师林建康表示,“它更像一个嵌入我们工作流程的‘政策智库’。在制定复杂诊疗方案时,我们能及时了解到相关的医保支付政策和基金监管要求,从而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更加规范、合理地进行诊疗,这既保护了患者权益,也保护了我们医生自己。”

对患者来说,它是设在家门口的“医保管家”和“定心丸”。“医保门诊”的出现,优化了传统的诊间服务场景,当群众在医院就诊时,若突然发生无法直接使用医保结算的突发情况,医院收费处可以立即启动联动机制,联系“医保门诊”的工作人员协助排查原因。很多简单问题可以在现场迅速定位并解决,避免了患者来回奔波的麻烦,极大提升了就医满意度。

融合

职能清晰规范引领

为让“医保门诊”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福州市医保局适时出台了《加强“医保门诊”服务管理的意见》。

意见明确了“医保门诊”的服务对象、内容、模式、点位设置和人员安排,为日常管理和具体实践提供了清晰、明确的“操作手册”,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规可依,提升了服务的规范化与可持续性。

“尤为关键是,我们对院内相近职能的医保机构进行了清晰划分。”福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对“医保门诊”与医院内原有的“医保服务站”的职责边界进行划分:“医保服务站”提供基础的医保业务办理和咨询;“医保门诊”侧重于“医保服务+医院管理”双轴驱动,不仅为参保群众在诊疗期间提供“医保+医疗”的综合服务,还为医护人员提供规范诊疗行为、理解医保基金监管要求、掌握支付方式改革动态、应用药品集采结果等全方位的专业政策咨询与解读,并兼具医患沟通、纠纷前期调解等综合功能。

以连江县总医院为例,该院同时设立了“医保门诊”和“医保服务站”,并进行了明确职责分工,将医保服务的窗口不断前移,实现了参保人员在医院就诊全流程中,都能就近、便捷地享受到精准化的医保服务。

协同

上下联动 惠民新程

“医保门诊”的顺畅运行,绝非医保部门或医疗机构任何一方的“独角戏”,而是深度协同的“二重奏”。福州市医保局深化了医保部门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致力于促进优势互补,形成合力。

例如,马尾区医保局在支持当地医院设立“医保门诊”时,派出了包括局机关干部、业务经办骨干以及服务行为监测专家在内的协同团队,为医院医护人员深入了解医保政策、规范诊疗行为、合理使用医保基金搭建了直接高效的沟通平台。

如今,一个以医院医保办为主体、医保部门全力协同的紧密合作网络已经形成。双方工作人员围绕医保经办业务、稽查稽核重点、DRG改革细则等核心议题,以及日常工作中发现的各类新情况、新问题,进行频繁而深入的交流。这种良性的互动,营造了浓厚的共建共享合作氛围,从根本上提升了“医保门诊”的服务能力和问题解决效率。

“‘医保门诊’更深层次的作用,在于它成为了改善医患关系的‘润滑剂’。”福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指出,许多医患矛盾的根源在于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充分,“医保门诊”针对服务中发现的共性堵点、难点,精准发力,对症下药。通过组织多部门会诊、修订内部管理制度、优化院内工作流程等实实在在的措施,从系统层面消除了许多产生误解的土壤,实现了医保服务与群众期待的同频共振,照亮了医保政策更加温暖、更加精准地惠及千家万户的前行之路。(记者 李晖/文 池远/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