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酒界“网红”缘何沉寂?
创始人
2025-11-21 09:01:46
0

昔日酒界“网红”,可能是因为一时的营销策略成功,或者因为独特的口感、文化背景等受到消费者的热烈追捧。然而,如果不能持续保持产品创新和品牌活力,就有可能会逐渐失去市场热度。

首先,酒类市场竞争激烈,新的竞争者不断涌现,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如果网红酒不能持续提供吸引人的产品或服务,很容易被其他品牌替代。

其次,消费者的需求是多变的,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酒精度数、成分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如果网红酒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也会逐渐失去吸引力。

最后,网红酒往往依赖于社交媒体的传播,一旦这种传播方式不再流行,或者品牌形象受损,那么其影响力也会大打折扣。因此,网红酒要想长久保持热度,就必须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同时维护好品牌形象。

市民发现当年用于储藏南通大曲、如今已不多见的乌坛一事,持续引发一些酒友的关注,他们先后致电本报,询问半世纪前的“网红大曲”为何沉寂?昨天,记者就此采访相关知情人士,揭开当年曾红极一时的“南通大曲”从创制到销声匿迹的基本脉络。

7日,一只疑为出自原唐闸酒厂、如今已不多见的储酒乌坛,被南通“酒友”无意间在我市崇川区唐闸镇街道一处荒芜之地发现。当日,发现者、我市知名“酒标”收藏者冯国祥在感慨之余主动致信本报,希望有关方面能对见证南通酒业发展的这一历史遗物妥善保护(相关详情见2月9日《江海晚报》“城事”版《储酒乌坛“现身”荒芜草地 历史遗物亟待保护 地产酒文化盼传承》一文)。

相关报道见报后,引发我市不少酒文化爱好者的关注,他们主动拨打本报热线电话,希望进一步通过本报了解当年风头无两、盛极一时的南通大曲生产销售详情,以及此酒何以在后来的岁月中沉寂。

了解市民诉求后,记者找到了当年曾在南通油酒厂工作20多年、曾担任储运科管理员的张志陆。他介绍,南通大曲诞生于1956年由公私合营成立的南通油酒厂,当时由私家酒坊的资深酿酒师参与研制;此酒发酵期长达3个月,采用的原料是高粱、酵母和酒曲,因为发酵时间长,所以酒的品质和口感很好,但唯一的缺点就是产量较低。

张志陆说,南通大曲原浆酒度数为63度,而市面上售卖的南通大曲通常分为60度、55度、50度3种。根据车间生产的实际情况,大曲酒原浆的度数每日都有一定差异。在当时的生产环节中,南通大曲因产量较低由一个专班负责生产,而当时产量较大的南通白酒和南通粮酒则由3个班生产。

南通大曲属于浓香型酒,品质极佳,一打开储酒乌坛的盖子就闻到令人垂涎的浓浓酒香。在1980年由黑龙江商学院和北京市糖业烟酒公司联合编撰的《中国酒》一书中,有如此明确记载:“南通大曲酒清澈透明、香气浓郁,入口柔绵、醇和纯正,甘爽,尾净带甜,有余香,是浓香型酒,酒度为65度;此酒以优质黏子高粱为原料,用大麦、小麦、豌豆制高温曲为糖化发酵剂,人工老窖发酵。在工艺上,对曲、醅、水、酵、池、管、贮等各个环节要求都十分严格,故酒质日益提高。”

遗憾的是,张志陆透露南通大曲作为当年与省内名酒“洋河”“双沟”并驾齐驱的“三剑客”之一,计划经济时代虽然在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甚至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一定影响力,却由于后期市场环境和人们消费习惯的变化,南通大曲的市场份额逐渐被其他品牌侵蚀,再加之生产成本高、产量又偏低等种种原因,这款承载“老南通”历史记忆的地产名牌在岁月的长河中日渐沉寂。记者周朝晖

见习记者刘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