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寒冬已至,全国房价普遍下行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近期网络上流传的一份“房价暴跌时间表”,声称一线城市房价将跌至每平方米2万元,二线城市跌至8000元,三四线城市更将跌至4000元。这种断崖式下跌的预测,在短期内实现的概率微乎其微。
为何如此判断?让我们先回顾一下刚刚过去的2022年,楼市经历了剧烈的震荡。数据显示,2022年11月,在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达到51个,二手住宅销售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更是高达62个。这意味着,超过七成的新房市场和接近九成的二手房市场都出现了下跌。与此同时,房地产企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TOP100房企的销售额从1月到11月累计为67268.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42.1%。
房价“量价齐跌”的背后,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房地产市场已经失去了以往的“赚钱效应”。当房价持续上涨时,投资客蜂拥而至,追涨买入。然而,一旦房价下跌,他们便迅速撤离,转为观望态度,导致市场需求萎缩。其次,疫情反复冲击和实体经济的低迷也对楼市造成了负面影响。许多企业不得不裁员降薪,居民收入增长预期降低,原本的购房计划也被搁置。
尽管楼市面临调整,但“房价暴跌时间表”的预测过于极端。目前,一线城市的房价普遍在每平方米6万至7万元之间,要跌至2万元,意味着房价将下跌超过70%。二线城市的房价也多在每平方米2万至3万元,要跌至8000元,跌幅至少要达到60%。三四线城市房价虽然相对较低,但要跌至4000元,也意味着房价至少要下跌一半以上。如此巨大的跌幅,将会带来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因此难以在短期内实现:
首先,房价大幅下跌将给居民的资产带来巨大损失。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房产是他们最重要的资产,甚至是全部家当。如果房价短期内暴跌,无疑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届时,政府一定会出台各种政策,稳定楼市,避免房价出现大起大落,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其次,房价暴跌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如果房价跌破购房者的首付款,势必会出现大量的弃房断供现象。银行手中的房产将大量增加,难以在短期内变现,可能导致银行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甚至引发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
最后,房价暴跌将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就业。房地产市场与钢铁、水泥、建材、家具、家电等几十个行业息息相关,这些行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果房价短期内暴跌,房地产成交量将迅速萎缩,进入长期低迷周期,这些行业也将受到波及,导致大量失业。此外,土地财政是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来源,房价暴跌也会影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进而影响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尽管当前楼市面临调整,但网络上流传的“房价暴跌时间表”过于悲观,缺乏现实依据。考虑到稳定社会、防范金融风险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多重因素,政府不会允许房价在短期内出现如此剧烈的下跌。因此,购房者和投资者应保持理性,审慎判断,切勿轻信谣言,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