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这东西听着高大上,其实就是17种金属元素,手机、电动车、风电、导弹都离不开它。中国占了全球七成产量,出口量一变,全球供应链就抖三抖。
2022年出口4.87万吨,2023年5.23万吨,大家都盯着2024年到底多少。答案已经出来了,海关总署数据,2024全年55431吨,又涨了6%。别看只涨了3000多吨,这里面门道可不少。
先说2022年那4.87万吨,其实准确数字是48728吨,比2021年还略降0.4%。那年全球刚从疫情里缓过劲,新能源车销量刚过千万辆,中国故意把配额收紧,把更多高纯产品留给自己用。
北方稀土、广晟有色这些企业那几年都在扩深加工线,出口的不再是低价氧化物,而是直接能装车的磁材,均价涨了15%。
2023年直接跳到52307吨,多了将近3600吨。原因很简单,全球新能源车卖疯了,中国自己产的比亚迪、特斯拉上海工厂订单爆棚,国外也得排队买中国的钕铁硼。
5月单月就出了6217吨,创了好几年新高。日本、美国、德国那边的采购经理天天盯着中国配额批次,批下来就抢着下单。
2024年继续往上走,55431吨,增幅6%。全年看12月只出了3326吨,明显年底又掐了一下,确保国内先用上。
全球新能源车卖了1700多万辆,中国磁材产量占92%,国外离了中国根本转不动。海关数据还显示,全年出口金额反而跌了35%,纯粹是价格跌了,量没少,说明中国把定价权攥得死死的。
这三年曲线不是市场瞎晃,是工信部一年两批配额、出口许可证加上技术禁目一起卡的。想多拿?先看你是不是听话买家。
回头说稀土怎么到中国手里的。上世纪80年代,中国稀土基本是挖出来就卖原矿,日本、法国赚大头差价。
徐光宪院士那会儿带着北大师生搞串级萃取,1975年就在包头跑通中试线,成本直接砍到国外四分之一,纯度99.999%。到90年代,美国莫利公司、法国罗纳普朗克全停产,中国一下子供给全球九成高纯稀土。
这技术牛在哪?把上千级萃取器压缩到几十级,还能把镨钕、镝铽这些难分的兄弟分开。包头、赣州、龙岩、淄博到处建厂,法国人1992年关门,美国1998年也关分离线。西方一喊环保成本高就跑,中国扛下了全产业链,也扛下了放射性尾矿治理的账。
现在国外想翻盘,美国芒廷帕斯矿2024年才产1300吨钕普合金,重稀土还是得从中国买。澳大利亚莱纳斯在马来西亚的厂子因为废水辐射被当地抗议好几次,2024年又停产整改。
越南矿品位低30%,路都没修好,分离成本死贵,美日给点轻稀土技术就想忽悠过去,门都没有。
2025年情况有变数。海关刚出的前10月数据,狭义稀土出口47689吨,同比还涨10%,但磁体这类制品出口明显掉下来,前9个月39817吨,同比跌7.5%。对美直接掉28%。
10月新一批出口管制目录把磁体技术也锁死了,国外拿到的通用许可还没批完,工厂已经在抱怨缺货。
说白了,中国不是不卖,是卖给谁、卖什么、卖多少自己说了算。2022收、2023放、2024再放一点,2025年又开始掐,就是在告诉外面:技术在我手里,资源在我手里,环保账单也在我手里,想稳定供应就老实合作,别整那些小动作。
这几年出口量稳在5万吨左右晃,不是中国产不动,是不想让价格崩盘。国内新能源、风电、机器人自己吃掉大头,国外拿点边角料就得感恩戴德。F-35一架吃0.4吨,核潜艇一艘吃4吨,美国库存够不够自己心里没数?
很多人问美国能不能绕开中国。答案短时间内不行。芒廷帕斯重稀土占比不到2%,分离厂建一个得十几年,还不带环保审批。
澳大利亚、越南加起来产量还没中国一个零头,技术差二十年。西方喊了十年“去中国化”,钱花了几百亿,2025年还在实验室阶段。
中国这边2024年新条例把废水回用率提到95%,国外想进来抄作业,门槛直接又高一截。徐光宪那套串级萃取现在已经进化到第五代,AI优化级数,成本又降30%。
这不是资源优势,是把资源优势变成技术壁垒再变成规则优势。
2024年55431吨这个数字看着不起眼,实际把全球新能源革命的节奏卡在中国拍子里。2025年看目前趋势,可能继续在5万吨上下微调,磁体出口估计还会压一压。反正中国不急的不是自己,是外面那些离不开中国货又不服气的国家。
说到底,稀土这张牌,中国打得稳准狠。22年4.87、23年5.23、24年5.54,三年涨了13.8%,但价格跌了,利润没少赚,还把国外库存耗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谁先眨眼,谁就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