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资金!这次确定是慢牛!
创始人
2025-11-20 17:01:59
0

来源:米筐投资

11月11日,央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工具,保持社会融资条件相对宽松,同时继续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强化货币政策的执行和传导。

报告同时提到,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持续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这就是说,接下来,国家大的方向依然会是货币流动性很充沛。

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到底是应该选择继续把钱存在银行里,还是把钱投资于银行股?这种成功的经验能不能复制呢?

资金是逐利的,必然是流向更具有吸引力的地方。

根据过去5年的数据,国有大行的三年期定存挂牌价利率从2021年的3.85%附近一路下降至2025年的1.25%。

作为对比的是,股市里五大行业的平均股息率整体保持在5.0%以上。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为5.2、5.55、6.3,2023年之后因为银行股价上涨得过于迅速,而稀释了股息率,使得2024年、2025年的股息率分别为5.5、4.4。

股息率是什么呢?

就是相当于我们买股票时,每年能拿到的利息比例。

举个例子,

2021年,花100万买了某银行股票,它的股息率是5.2%,那么在经营情况保持稳定的前提下,能够拿到的股息预期就是5万元。

而且,国家五大行背后都是国家信用背书,经营状况自然毋庸置疑!

2021年,三年的银行定期存款是3.85%,存100万,可以拿3.85万的利息。存银行似乎更加稳定,也还可以接受。

但是2023年开始,100万存银行已经不到2.5万了,而银行股每年分的利息是6.3万。

银行股的股息已经是银行定存的2.6倍了。

2024年,2025年,差距进一步拉大。银行股的股息已经分别是银行定存3.54、3.52倍。

这个时候,即使股票价格会有上下波动,但是在国家信用的背书之下,以及银行股息和银行定存的利差急速扩大的周期里。

银行股票,越来越具有吸引力。

结果就是2023年以来,5大行开启一波波澜壮阔的牛市,涨幅均超100%。其中,农业银行涨幅更是超过200%。

事实上,这样的事情以后会越来越多,而且国家也是喜闻乐见的。

这就要从更早的2017年开始来说了。

2017 年11月,国家印发《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敲定以 10%的比例划转大型央企、国企的国有股权充实社保基金这一关键举措。

其中,这部分划转后的股权,并非说社保基金要直接参与企业经营,而是作为财务投资者享受分红收益。

这些分红无需经过复杂流转,可以直接纳入社保基金账户,成为养老金的稳定补充来源。

这一政策本质是将国有企业的发展成果转化为全民养老保障的 “蓄水池”,为应对人口老龄化而筑牢根基。

2018开始试点,2019 年才全面推开划转工作,具备条件的大型央企国企要在 2019 年底前基本完成,部分困难企业延至 2020年底。

伴随划转落地,2019 年起首批划转股权的分红开始持续注入养老基金池子。

这就是国内经济从土地财政向股权财政转型的关键一步,也是国民财富转型的试验田。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口罩,打乱了诸多节奏。

一方面,部分国企尤其是受口罩冲击较大的行业,盈利下滑导致分红金额缩减,社保分红入账增速放缓。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波动加剧,股权管理、划转收尾等线下流程受阻,同时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高分红企业的市场关注度暂时让位于口罩相关板块。

但,这些也都为后续国企分红板块的上涨行情积蓄了力量。

2022年底,国家提出“中特估”,随后在多个场合重复强调。

中特股本质上就是,要合理地提升国企的估值。怎么提升?抓手是什么?

其中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求企业增加分红。

中特估的核心逻辑,就是要建立适配中国国情的估值框架,而高分红正是激活国企估值的关键抓手。

高分红不仅能提升企业对长期资金的吸引力,更是对社保基金等持有大量国企股权的机构的收益保障,形成政策与市场的双向呼应。

2024年,国家把提高分红写入文件,提到“制定合理可持续的利润分配政策,增强现金分红稳定性、持续性和可预期性,增加现金分红频次,优化现金分红节奏,提高现金分红比例。”

并且,该文件将市值管理纳入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强化正向激励。

就是说企业的管理者要想更进一步,市值管理、分红措施做没做到位,也是重要的参考条件了!

此外,2025年,政策明确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新增保费 30% 投向 A 股。据券商测算,该项目预计每年将带来约 4000 亿元的稳定增量资金,未来三年累计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

这些百亿、千亿级别的资金无论投向哪里,都将会引起一波大行情。所以,问题来了,他们会怎么投?

显然,稳健,高分红、低波动的央国企无疑是其核心配置标的。不仅不会涉及国有资产流失,而且也为划转社保股权的国企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以来,全球经济低迷,国内利率也始终处于下行周期,这种千载难逢的环境简直就是草船借箭的东风。

高分红央国企的估值有了颠覆性的改变。

从估值逻辑来看,市盈率与无风险利率呈反向变动关系,因为利率下降时,债券等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吸引力减弱,资金会涌入高分红股票寻求稳定回报。

比如,2%基准利率对应银行股5倍 PE,当利率降至 1% 甚至 0.5%,为获取同等收益,市场对银行股的估值容忍度会大幅提升,PE 随之被动增长至 10 倍、15 倍。

这种逻辑不仅适用于银行。煤炭、电力、能源、基建等现金流稳定的高分红央国企同样适用。

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迎来了估值重塑的契机。

特别是那些股权已划转至社保的企业,不仅具有国家战略意义,属于优中选优的企业,而且分红稳定性也受到国家政策的监督约束,比如《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意见》等。他们也更容易获得保险资金等长期资本的青睐。

随着资金的持续流入和估值体系的重构,这些企业大概率会复刻银行股因利率下行带来的 PE 抬升、股价上涨走势。

更重要的是,这种走势并非单一企业的孤立行情,而是会形成板块轮动效应。

当银行股估值率先修复后,资金会逐步扩散到其他高分红、股权划转到位的央国企领域,推动整个板块完成一轮估值重塑。

这绝非短期炒作机会,而是依托政策支撑、资金推动和估值逻辑共振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厚积而后薄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