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业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为跨境贸易服务提供风险保障2.37万亿美元,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保险保障1.14万亿美元
文|《财经》记者 杨芮
编辑|袁满
11月19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下称“中保协”)发布《中国保险业社会责任报告(2024)》(下称《报告》)。
据了解,这是中保协连续第六年组织行业编写社会责任报告,《报告》系统呈现了2024年保险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举措和突出绩效。
《报告》着眼七个方面,分别是服务国家战略,助推新质生产力;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福祉;优化应急管理,强化风险减量;加强公司治理,确保合规经营;强化消费者保护,培育保险文化;加强人文关怀,助力公益慈善;积极稳外贸稳外资,推动高水平开放。《报告》中涉及详实的数据及630余个案例。
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6万亿元
《报告》显示,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培育真正的耐心资本,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型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从风险保障看,2024年,企业财产保险提供保险金额159.65万亿元,赔款支出331.92亿元;货物运输保险提供保险金额85.69万亿元,赔款支出167.29亿元;科技活动主体签单42.44亿件,赔款支出177.28亿元;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
从险资运用来看,截至2024年底,人身险公司和财产险公司的股票余额2.43万亿元,证券投资基金余额1.68万亿元,长期股权投资余额2.46万亿元。保险业为乡村振兴战略投资超4300亿元,同比增长50%;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6800亿元,同比增长17%;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存量资金8800亿元,同比增长107%。
保险业坚持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认真践行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充分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功能。积极对接乡村全面振兴、区域协调发展、科技创新、绿色低碳转型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科技创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和保险服务。
建设养老社区项目130个,同比增长38%
保险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发展健康养老保险,服务人民群众民生保障需求。大力发展商保年金,发挥精算技术、长期资金管理等优势,丰富与银发经济相适应的保险产品、服务和资金支持方式,提供丰富多样的养老保障和跨期财务规划服务。扩大健康保险覆盖面,丰富健康保险产品供给,将更多医疗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纳入保障范围,提升理赔服务品质,优化健康保险、健康管理综合服务。
坚持惠民利民,大力发展普惠保险,为“三农”、小微企业和老年人、新业态、新市民等特定群体提供质优价廉的专属产品,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长期健康险新增保单4489.35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50.30万亿元,赔付支出1187.77亿元、同比增长3.07%,年末有效保险金额330.55万亿元;寿险新增保单6703.42万件,新增保险金额18.68万亿元,赔付支出8449.01亿元、同比增长53.83%,年末有效保险金额100.01万亿元。
截至2024年底,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规模超2.5万亿元,同比增长16%;建设养老社区项目130个,同比增长38%。普惠金融方面,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人身险保障超7.6亿人次,同比增长55%;为中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超4300万户次,同比增长114%。
2024年,国家新出台巨灾保险相关制度,将台风、洪水、暴雨、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巨灾保险基本保险金额翻倍。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为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河北省试点为全省2635万户、7400多万群众提供风险保障。责任保险为全社会提供保险金额7053.10万亿元,赔款支出749.55亿元、同比增长12.34%。
外资保险机构在华业务增长18%
保险业坚持改革创新,全力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
保险业深入推进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改革,深化综合车险改革,推动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发展安全生产等责任保险,加快人身险产品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报行合一”,加强资产负债联动,加快营销制度改革。
聚焦国家稳外贸稳外资的重点任务,发挥风险保障和融资增信作用,在构建国际、国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发挥保险作用。持续深化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保险机构布局中国市场,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在国际舞台贡献中国智慧。
2024年,保险业为跨境贸易服务提供风险保障2.3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8%;为“一带一路”相关项目提供保险保障1.14万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全年参与国际交流合作884场次,同比增长14%。外资持续看好中国保险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在华业务增长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5个百分点;赔付支出增长4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5.6个百分点。
责编 | 张雨菲
封图来源 | 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