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行长江载“满仓”——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综述
创始人
2025-11-20 08:14:03
0

这是一条思路清晰、步履坚定的发展路径——从“1+N+5”信用制度搭梁筑基,到“信用长江”平台迭代升级,再到“信用+”场景全域渗透,让“信用”从概念落地为治理工具;

这是一次创新治理、引领行业的积极探索——破解信息孤岛、融资梗阻、监管粗放难题,首创“四色赋码+五维画像”,让5718家企业、6.7万艘船舶、40.3万名船员有了专属“信用档案”;

这是一份鼓舞斗志、令人瞩目的亮眼战果——长江航运失信事件数量月均下降,762家绿码航运企业、7452条绿码船舶、6618名绿码船员收获“信用红利”,“要我守信”正转向“我要守信”。

而这一切变革的核心,正是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简称“长航局”)自2023年启动的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它像一把“金钥匙”,解锁了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让“信用”成为长江黄金水道上最硬的“通行证”、最实的“获得感”。

制度筑基信用规则重塑市场信心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制度的刚性约束与正向引导。长江航运因其跨区域、多主体、链条长的行业特性,曾长期面临信用标准不一、管理碎片化等难题。

2023年12月,《长江航运信用管理规定》的印发,标志着长江航运信用建设迈入体系化发展新阶段,首次明确了信用管理的“四梁八柱”。以此为纲领,长航局逐步构建起“1+N+5”信用制度体系,为全行业信用管理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手册”——

围绕“船公司、船舶、船员”三大市场主体,聚焦“基础信息、信用行为、评价结果”三类核心信息,立起统一“信用标尺”;

配套《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贯通信用管理全流程;

动态调整的“信用主体、信用信息、信用行为、奖惩措施、综合评价”五大清单,让“加分、扣分”清晰可辨。

在制度框架下,该局创新推出“四色赋码+五维画像”智能评价模式,为行业治理提供精准靶向。

绿色代表守信典范、蓝色为一般信用、黄色是警示对象、红色则为严重失信主体,四色动态调整;而从“安全、经营、市场、公共、成就”五个维度生成的“信用画像”,则使每个市场主体的信用状况“立体可见”。

这种“一企一像、一船一码、一人一档”的管理模式,让每个市场主体的信用行为都留下“数字足迹”,实现了信用评价的科学化与精细化。

正如长航局法规处负责人所言:“现在标准统一、普适互认,诚信企业和船舶可以在更加安全、公平、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中获得更多机会,市场预期会更加稳定。”

平台破壁营商环境迎来“质效革命”

“以前办信用证明,要跑好几个部门、提交几套材料,现在在‘信用长江’网站上点几下,几分钟就搞定了!报告实时出来,不用多等。”宜昌三通航运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杨悦,最近刚通过平台完成了船舶信用报告的下载,这份报告将作为公司申请新建船舶的重要凭证。

杨悦的便捷体验,源于长航局打造的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与服务系统(简称“信用长江”系统)——这一全国首个跨地区、覆盖全行业的航运信用数字平台,正以“两网三端一体化、四码五维智能化、查看办贷全覆盖”的架构和特色,打破长江流域的信用信息“孤岛”。

截至目前,平台已归集47.7万信用主体、700多万条信用数据,信用报告应用量突破万份。

更关键的是,长航局为沿江七省二市及长三角信用一体化联盟等10余家单位开通了“联动账户”,过去“跨省查信用难”的问题,如今通过一个平台就能解决。

今年2月,安庆海事局与安庆市交通运输局签署《内河航运信用体系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以“信用长江”为依托,深入推进信用信息互通共享、评价结果联合应用,为长三角航运信用管理合作落地开创先河。

“信用长江”系统还深度对接枞阳船闸、重庆智慧物流、长航集团“易航”等核心生产系统,有效实现跨域信用信息的高效流转。

如今,航运企业通过“信用长江”系统即可实现信用信息查询、信用加分申请、申诉等“一站式”办理;监管部门通过信用数据共享,减轻了企业重复提交材料的负担,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银行通过系统调取企业运营数据,将贷款审批时间从15天压缩至2—3天……

“信用长江”系统让长江航运信用体系运行的“血脉”充盈,当信用信息从“碎片化”走向“一体化”,长江航运的营商环境愈加“便捷高效”。

场景变现船企船员收获“真金白银”

“1000万!一天就到账了!”2024年1月,宜昌海事政务大厅里,“鄂宜昌货XX”轮船东赵某拿着《船舶抵押权登记证书》激动得声音发颤。

坚持便民惠企导向,长航局以信用为纽带,推出八大“信用+”应用场景,为守信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涵盖船员管理、港口选船、货主选船、便利锚泊、诚信过闸、船舶洗舱、融资保险、畅享服务区等领域——

宜都广翼、常熟海隆等航运企业在船员聘用、建档、考核、评优评先等各环节构建“信用约束+正向激励”的管理新模式,对绿蓝码船员优先录用提拔;

常州录安州码头、宜都中石化油库码头等依托信用四色码调度,对绿码船优先安排靠泊、作业,实施“速泊速离”降低运营成本;

在长江干线水路运输市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中,全面应用信用分类分级结果,依据信用状况和风险等级动态调整企业抽查比例和频次;

……

截至目前,长航局推动739家航运企业、220家货主、390家码头企业分别建立船员管理和选船机制;指导45家船闸单位对近4000艘船舶实施激励或调控;推动41家锚地管理机构为7750艘船舶提供差异化锚泊服务,31家水上服务区为578艘守信船舶、1097名高信用船员提供便利,13家洗舱站为66艘绿码船舶落实优惠洗舱;联合43家金融机构为59家守信企业、47艘高信用船舶提供融资与保险优惠;为信用良好的422家船企、2216艘次船舶、2333名船员提供政务服务便利。

看得见、摸得着的“信用红利”正以“精准滴灌”的方式,流向长江航运产业链的每一个末梢。

文化培育行业生态焕发新活力

“现在船员都主动报备船舶动态,自觉整改轻微隐患,想方设法提高信用积分。”安庆海事局港区海事处大桥大队大队长耿腾腾,明显感受到了船员信用意识的变化,“守信受益、失信受限,成为越来越多船员的共识。”

信用文化的培育,离不开示范标杆的引领。10月31日,长航局联合沿江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共同发布2024年度“长江航运信用十佳、百强榜单”。这份名单不仅是对“守信者”的荣誉加持,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行业内相关企业也积极响应对“十佳”信用主体的激励措施,新阳升、阿里云、蚂蚁等企业为“十佳”主体提供了北斗终端、VHF船台、VHF手持机等奖品。

信用文化的普及,更离不开宣传教育的深耕。长航局连续两年开展“信用长江”宣传月活动,“线上”普及信用政策、宣传典型案例,组织“信用长江杯”航运信用及安全知识竞赛;“线下”通过“一对一”辅导、“小班式”座谈、船员流动课堂等方式,发放物料超1.6万份,登船宣贯近5400次,促进市场主体从“他律约束”到“自律自觉”转变。

据介绍,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相关成果获评2024年度交通运输领域信用建设典型案例和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案例,并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获推介。

当前,“十四五”已近尾声,长江航运信用管理体系建设三年行动也到了“鸣金”时刻。作为内河区域信用治理的先行区与试验田,3年孜孜以求、不懈奋斗,长江航运信用体系建设已走在全国交通运输信用领域的前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