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人们爆大瓜了!今年以来,特朗普政府掀起的关税风暴让全球贸易市场风声鹤唳。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一度飙升至125%,冲突烈度远超上一轮贸易摩擦。
就在外界担忧中国出口会遭受重创时,数据给出了意外答案:上半年中国货物出口占全球份额升至14.2%,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在如此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中国出口为何能保持强劲韧性?这背后既有市场布局和产业升级的硬支撑,也暗藏着需要警惕的隐忧。
市场多元化:对冲美国关税冲击的关键
上一轮中美贸易冲突爆发时,中国对美出口依赖度还在20%左右,而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降至10%上下。依赖度的下降,让本轮关税冲击的影响大幅缓解。
今年前10个月,中国对美出口累计降幅高达17.8%,连续七个月保持两位数下滑,仅这一项就拖累整体出口增速2.6个百分点。
换做几年前,这样的降幅足以让出口增速大幅承压,但如今中国出口却能稳住阵脚,核心原因就是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见效。
中国早已加快了对非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拓,加上“一带一路”倡议深化了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税差异又推动出口贸易加速向第三方转移,形成了有效的对冲。
前10个月,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14.3%,拉动整体出口增速2.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多贡献0.6个百分点;对非洲出口更是暴涨26.1%,拉动作用达到1.3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提升1.3个百分点。
欧洲市场也带来了惊喜。受需求回暖以及中欧合作加深的影响,前10个月中国对欧盟出口增长7.5%,拉动整体出口增速1.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多贡献0.8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清晰表明,中国出口已经摆脱了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形成了多点开花的格局,这也是抵御外部贸易政策冲击的重要底气。
商品结构升级:制造业竞争力的硬核支撑
如果说市场多元化是“分散风险”,那商品结构优化就是“提升实力”,这也是中国出口韧性的核心支撑。
按照HS编码标准,出口商品分为农业和矿产品、初级工业品、高级工业品等类别。现在工业品出口占据中国出口的绝对主导,而且结构还在持续优化。
2023年以来,初级工业品出口份额下降,高级工业品份额不断上升,今年9月高级工业品出口份额更是升至53.3%,创下历史新高。
其中,机电和音像设备是最大贡献者,出口份额达到42.6%,同比提升0.8个百分点;车辆等运输设备出口份额也增至8.5%,同比提升0.5个百分点。
前9个月,高级工业品出口增长9.0%,直接拉动整体出口增速4.8个百分点,同比还提升了1.2个百分点。
机电和音像设备出口增长4.9%,拉动3.7个百分点;车辆等运输设备增长11.8%,拉动1.0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
商品结构优化的背后,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的竞争力提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RCA)指数衡量,中国工业品的RCA指数持续稳定在1以上,意味着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具竞争力。
其中,劳动和资源密集型产品的比较优势虽然在减弱,但RCA指数仍远高于1,2024年在全球出口份额达到30.5%,比2018年还提升了1.3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低技能、中等技能和技术密集型工业品的RCA指数自2011年以来就持续大于1,近年来还呈现上升趋势,表明这些产品的竞争力越来越强。
2024年,这两类产品的全球出口份额分别达到24.9%和19.8%,较2018年分别上升5.4个和5.9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高位。
整体来看,2024年中国工业品出口占全球比重达到20.0%,比2018年提升2.5个百分点,过硬的产品竞争力让中国出口在关税冲击下依然能稳住全球份额。
除了市场布局和产品实力,人民币汇率的变动也为出口增长提供了助力。
实际有效汇率指数是衡量商品国际价格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今年前9个月,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数累计下跌4.6%,跌幅和美元基本相当。
而同期欧元实际有效汇率指数上涨了5.4%,这意味着中国商品相对于欧洲商品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在国际市场上更具吸引力。
价格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也帮助中国商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尤其是在部分产品面临关税加征的情况下,价格优势成为维持出口订单的重要因素,这也是中国出口能保持韧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未来展望:以国内循环对冲国际不确定性
中国出口的韧性,本质上是政府和市场主体共同应对外部冲击的结果。市场多元化战略分散了风险,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了核心竞争力,汇率变动提供了额外助力,这些因素共同撑起了出口的稳定增长。
但中长期来看,外部环境的复杂严峻不会改变,贸易保护主义的风险依然存在。想要持续保持出口韧性,甚至实现更高质量的增长。
就必须按照“十五五”规划建议的部署,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循环的稳定性对冲国际循环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要继续做强国内大循环,加快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国内市场的壮大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更广阔的需求空间,让企业在面对外部冲击时有更多缓冲余地。
另一方面,要持续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摆脱对价格竞争的依赖,增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
同时,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步伐不能停,还要进一步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的合作,拓展更多稳定的贸易伙伴。
在应对经贸摩擦方面,要继续通过协商谈判化解分歧,同时也要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准备,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中国出口在关税风暴中的逆势突围,证明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市场布局调整的成效。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出口韧性背后的隐忧需要认真应对。
外部环境越是复杂,越能倒逼我们走出舒适区,加快改革创新的步伐。
只要我们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提升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在全球贸易的风浪中站稳脚跟,实现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