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仅四旬的福州王先生在饱餐后突感胸口闷痛难忍,误以为是胃病发作,强忍半小时后自行驾车就医,结果途中突发全身乏力、眼前发黑,车辆险些失控。


后经120送医,被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心脏一根主要血管几乎完全堵塞。
每年的11月20日是“中国心梗救治日”,2025年11月20日迎来了第12个“中国心梗救治日”。延续“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的宣传主题,强调“有胸痛、早求救、速通血管、早获益”的急救原则。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第一大“杀手”。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心肌梗死约60万例,死亡率超过30%,且发病呈现明显年轻化趋势。每3秒就可能发生一例心梗,而许多悲剧的发生,往往源于公众对心梗认知不足、救治意识薄弱和延误抢救时机。
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关键时刻能救命☟☟☟
如何识别心梗?
福建省老年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忠武表示,出现持续不缓解的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并放射至左肩、下颌,伴随大汗、面色苍白时须高度警惕。
医生在接诊。
当怀疑心梗时,请立即遵循“三要三不要”原则,这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三要:
1.要立刻“打”:立刻拨打120!清楚说明“剧烈胸痛,持续不能缓解”,并告知患者年龄、性别、病史、服药情况、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
2.要马上“停”:停止一切活动!立即休息,禁止继续走路、上楼、用力、起身如厕等,任何活动都在加重心脏的负担。保持坐位或半卧位,双腿下垂,避免平卧位,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要耐心“等”:静候专业救援!在120专业医疗救治人员到达之前,保持安静,情绪放松,缓慢呼吸,避免说话及过度紧张。
三不要:
1.不要“拖”:绝对不要硬扛!心梗是心脏急危重症,随时有猝死的风险。怀疑心梗时千万不要拖,以免错过最佳救治时间,造成本可避免的悲剧。
2.不要“自己走”:千万不要自行开车或者打车去医院!途中发生心脏骤停无法实施急救且延误了专业救治时机,还可能像王先生一般,突发意外引发交通事故。
3.不要“乱吃药”:慎用阿司匹林!剧烈胸痛也可能是“主动脉夹层”,此时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慎用硝酸甘油!心梗病人常伴有低血压,盲目服用可能导致难以纠正的低血压甚至休克。
心梗发病日益年轻化
张忠武强调,饱餐、劳累等都是心梗的常见诱因。
心梗并非老年人“专利”,中青年群体同样面临威胁。“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从发病到开通血管的120分钟,是挽救生命的黄金窗口。
值得一提的是,秋冬季心梗高发,低温天气下,尤其气温骤降,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增高,心梗发病率会上升。
受强冷空气影响,今天早晨福州各地气温低,最低气温在9℃~12℃左右,以福州闽清9.8℃为最低。

受强冷空气影响,20日夜晨气温低,福州主城区(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马尾)最低气温在9℃~10℃左右,海拔较高的山区地带在1℃~4℃左右。
低温容易导致血管收缩,心脏负荷加重,市民应提高警惕。
预防为先:
构筑心血管健康防线
预防胜于救治,我们每个人都应主动管理健康,远离危险因素☟☟☟
健康饮食:低盐、低脂、低胆固醇,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鱼类。
规律运动:每天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避免久坐。
戒烟限酒:吸烟是心血管疾病的明确诱因,戒烟刻不容缓。
控制慢病: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遵医嘱服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缓解压力,保持情绪稳定。
注意保暖:秋冬季是心梗高发期,气温骤降时务必及时添衣。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脂、血压,高危人群每3~6个月复查一次,早发现、早干预。
“1120这个日子本身就是一个醒目的提醒。”张忠武最后呼吁,公众应增强防护意识,“有胸痛,我要拨打120;有胸痛,我要争取黄金120分钟”,在季节转换、气温波动之际,共同守护好心脑健康。(记者 潘温祥 综合福州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