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专栏私募论坛 I特约撰稿广州伟铭逸基金 马天鸣
在泛科技板块集体调整的当下,碳酸锂涨价行情点燃新能源产业链,成为市场新焦点。尤其11月17日广期货碳酸锂2601合约大涨9%,更是让这一赛道热度攀升——碳酸锂能否凭涨价逻辑接棒,成为市场新风口?其背后逻辑值得深挖。
从行情来看,碳酸锂自2025年三季度起“打了鸡血”般反弹。5月底还处于5.8万元/吨的年内低点,到11月18日,期货主力合约LC2601已涨至94727元/吨,较低点涨幅超60%,盘中最高触及96920元/吨;现货市场同样跟涨,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稳定在82000-85000元/吨,较三季度初上涨30%以上。如今冶炼厂惜售、贸易商加价成交,市场紧俏度可见一斑。回溯全年,碳酸锂走势清晰呈现“探底-复苏-加速”三步:5月触底后,7-8月缓慢回升,9月因需求旺季提速,11月更迎来爆发,连续4个交易日累计涨7.36%,市场情绪也从悲观转向乐观。支撑行情的核心,是供需两端的彻底转变。需求端上,储能与新能源汽车两大“引擎”全面发力。储能成增长黑马,国家《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三年内新增储能装机超1亿千瓦,可带动2500亿元直接投资;2025年1—9月,国内储能项目新增招标255GWh,同比增97%,海外订单涨幅更达132%,储能电芯排产占比从6月的24%飙升至10月的40%,头部企业订单已排至2026年,机构预测2026年一季度储能或超动力电池,成碳酸锂最大需求来源。新能源汽车也持续火爆,1-9月国内产销均突破1120万辆,同比增超34%,新车销量占比达46.1%,10月渗透率预计突破60%,动力电池装车量同步涨42.5%,对碳酸锂的刚需稳步增加。供应端则陷入“紧平衡”。国内产能受限明显,江西、四川部分云母提锂企业因环保检查停产,宜春8个项目需重新提交核查报告;盐湖提锂进入季节性淡季,周开工率下降,四季度减产比例提升;宁德时代枧下窝锂矿复产不及预期,少了2万吨供应,占全国三季度需求的10%。国外供应同样不稳定,澳大利亚锂矿因设备维护停产检修,非洲锂矿受地缘政治影响供应波动,全球锂矿库存已降至低位;且南美主要产锂国传言加征关税,贸易商囤货惜售,进一步加剧流通短缺。更关键的是,新产能释放“慢半拍”——尽管全球锂资源总量看似充裕,但受物流、政策、环保等因素制约,实际能进入市场的量远不及预期,市场呈现“刚够甚至短缺”的状态。叠加库存端连续13周去库,10月底库存较8月高点减少1.26万吨至13万吨,期货仓单降26%,现货流通量稀少,涨价动力持续增强。从产业链传导去分析,上游材料涨价潮已扩散。碳酸锂涨价直接带动磷酸铁锂加工费上涨,高品质高压实密度产品价格更高;作为电解液核心成分的六氟磷酸锂(成本占比40%~50%)价格快速跟涨,头部企业靠长期订单锁定利润;电解液及添加剂价格也普遍上涨3000-5000元/吨,VC、FEC等关键添加剂仍供需偏紧。
短期看,碳酸锂涨价势头或延续。市场机构普遍认为,年底前在资金与强需求支撑下,价格将维持强势,大概率在8万-10万元/吨区间;若供需缺口扩大,不排除阶段性突破10万元/吨。据预测,11-12月每月供需缺口分别可达1.68万吨、1万吨,库存持续减少将为价格提供支撑。长期虽全球锂需求增长明确(2025—2030年需求年增18%,2030年突破150万吨LCE),且国内锂资源自给率仅55%左右,长期供需缺口存在,但短期能否持续领涨,仍需看新能源产业增长稳定性与供应释放节奏。不过就当前供需格局与市场情绪而言,碳酸锂凭涨价逻辑接棒成市场新风口的可能性,正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