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5年双十一购物节落下帷幕,这场被称为史上最长的电商狂欢,不仅是各大平台的销量比拼,更成为观察行业趋势的窗口。在众多参与者中,小红书的表现格外引人注目,下单人数同比暴涨77%,千万成交额商家增长140%,上线仅5个月的“种草直达”功能带火超100个破千万甚至破亿单品。
这些亮眼数据背后,藏着小红书商业化的深层变革。不再局限于“种草”标签,它一边打通跨平台交易链路,一边搭建站内闭环生态,在巨头环伺的电商赛道,走出了一条差异化路线。这场变革不仅关乎小红书自身的商业价值,更可能重塑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
今年双十一,不少品牌商家发现,在小红书做推广有了全新体验。看到心仪的笔记内容,点击下方链接就能直接跳转淘宝、京东等平台下单,整个过程一气呵成。这背后,是小红书今年推出的“种草直达”功能,以及与之配套的“红猫计划”“红京计划”等一系列跨平台合作。
早在5月,小红书就与淘宝天猫联手升级了种草联盟产品小红星,不仅完善了种草效果评估体系,还新增了笔记“广告挂链”功能。随后,京东、拼多多、微信小程序等陆续接入,形成了覆盖主流电商平台的“红X计划”矩阵。这种跨平台跳转模式,让“种草”到“拔草”的链路大幅缩短。
数据最能说明效果:搭配“种草直达”的推广,进店效率比单独使用任一工具提升76%。这一优势直接带动了品牌投放热情,今年双十一期间在投品牌数较618翻了一倍。对于品牌方来说,这种开放模式带来了更灵活的选择。
叁柒集团商务总经理佩恩的感受很直观,种草直达跳转是目前增速最快的链路。数据打通后,品牌能清晰看到不同平台的转化效果,自主决定是做小红书站内闭环,还是跳转其他平台成交。这种透明化的评估方式,让商家的投入更有针对性。
更关键的是,达人推广效果可追溯。笔记发布两天后,就能看到有多少用户通过笔记进店、搜索或完成购物,从曝光归因到阅读归因的升级,让数据监测更精准。小红书不再只是单纯的种草平台,更成了数据汇总和效果验证的核心枢纽。
这种开放姿态,与互联网行业曾经的“筑墙”潮流形成鲜明对比。2008年淘宝屏蔽百度爬虫,开启了平台“筑墙”的序幕,随后阿里与微信相互屏蔽,封杀第三方导购网站,构建起封闭的自有生态。但随着市场环境变化,传统电商增收乏力,阿里2025财年营收增速回落至6%,低于京东和拼多多,市场份额也从2021年的51.3%降至2024年的37.3%。
与此同时,抖音、小红书等新势力崛起,抖音电商2024年GMV达3.5万亿,同比增长30%,超越京东成为行业第三。在这样的背景下,“拆墙”开放成为新的行业趋势,小红书的“红X计划”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主动布局,既实现了自身流量的变现,也为品牌提供了更高效的营销解决方案。
在推进跨平台开放的同时,小红书也没放松站内电商闭环的建设。今年,第三方支付公司东方电子支付有限公司完成股权变更,成为小红书全资子公司宁智信息科技的100%控股企业,这意味着小红书正式手握支付牌照。
这一步棋意义重大。支付牌照是电商闭环的核心基础设施,拥有自己的支付渠道,能让小红书更好地掌控交易流程,提升用户购物体验,同时积累完整的交易数据,为后续的算法优化、精准营销提供支撑。
其实,小红书对电商闭环的布局早有铺垫。2023年大力推广“买手电商”概念,实现首次盈利;2024年升级为“生活方式电商”,GMV突破4000亿元,同比增长45%;2025年8月,更是将电商功能升级为一级入口“市集”,足见其发展电商的决心。
从品类表现来看,小红书的站内闭环有着独特优势。叁柒集团的业务中,美妆品类占比达40%,这类符合小红书美感和氛围感调性的产品,更容易在站内形成交易转化。即便是头部美妆品牌,也会选择旗下契合平台调性的细分单品进行精细化运营。
不过,站内闭环的运营逻辑和单纯的种草推广完全不同。现在的小红书营销,必须从研究用户行为入手。目标用户购物前看了多少篇笔记、搜索了哪些关键词、决策路径是怎样的,都需要精准把控,然后产出对应的内容模拟用户行为,进而影响决策。
佩恩对此深有体会,小红书用户相对更理性,很难通过一个动作完成转化,但只要把每个环节都做到位,成功就是必然结果。这种精细化运营的思路,让小红书在美妆等优势品类中建立了独特的竞争壁垒。
尽管双十一成绩亮眼,小红书的电商之路依然面临不少挑战。最突出的问题是规模差距,2024年其4000亿元的GMV,与抖音的3.5万亿、快手的1.4万亿相比,仍有不小距离。造成这种差距的核心原因,是用户体量的限制。
根据QuestMobile报告,截至2025年3月,抖音月活跃用户达10.01亿,月人均使用时长46.54小时,相当于每天1.5小时以上。而小红书月活用户为2.35亿,虽然同比增长13.7%,增速高于抖音,但体量差距明显,月人均使用时长22.46小时也仅为抖音的一半左右。
用户心智的建立也需要时间。某服装品牌联合创始人张倩发现,很多用户在小红书被种草后,第一反应还是去淘宝等平台比价购买。直接在小红书购物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这与平台的功能完善度和体量规模都有关系。
博主流失问题也值得关注。今年不少母婴博主从小红书转行去卖珠宝、保健品,还有一部分将重心转移到抖音,这对平台的内容生态和带货能力都有影响。不同平台的生态差异,让博主们有了更多选择,也对小红书的创作者激励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
此外,即时零售的兴起也给小红书带来了新的竞争压力。各大电商平台纷纷布局即时零售,能为消费者提供门店即刻送货到家的服务,这种高效的履约体验,是目前小红书电商难以比拟的。对于追求便捷性的用户来说,即时零售的吸引力不容忽视。
不过,挑战中也蕴含着机遇。小红书的用户群体具有高粘性、高消费力、重决策的特点,中腰部博主的内容质量高,强调美感和氛围感,这是抖音等平台难以复制的优势。只要找准定位,聚焦优势品类,依然能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回顾2025年小红书的商业化布局,三大方向清晰可见:行业上从消费品扩展到生活服务等多领域;产品能力上优化种草投放、完善投后度量、交付生意线索;生态上更加开放,连接更多平台、商家和MCN机构。
双十一的表现证明,这种布局正在见效。以种草为核心,打通站内闭环与站外引流的全域转化路径,让小红书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提升。对于品牌来说,小红书既是种草的起点,也是交易的重要场景,这种双重属性让其在营销矩阵中占据独特位置。
未来,小红书需要在保持种草优势和扩大电商规模之间找到平衡。过度侧重电商可能会稀释平台的内容生态,影响用户体验;而忽视电商变现,则难以满足资本市场对盈利能力的期待。尤其是如果有上市计划,小红书需要用更强劲的电商表现来证明自己的商业化能力。
差异化或许是破局的关键。与其在全品类电商赛道与巨头正面竞争,不如聚焦美妆、生活方式等优势品类,深化精细化运营,打造“小而美”的电商生态。同时,持续完善“种草直达”等跨平台功能,强化自身作为种草源头和数据枢纽的核心地位。
从行业层面来看,小红书的探索也为其他内容平台提供了参考。在流量红利见顶的当下,如何将内容优势转化为商业价值,如何在开放与闭环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所有平台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小红书的“种草+全域转化”模式,或许会成为内容平台商业化的新范本。
2025年双十一只是一个节点,小红书的商业化征程还在继续。它能否在电商赛道站稳脚跟,能否满足市场对其商业价值的期待,关键在于能否持续发挥自身优势,解决现有短板,在巨头林立的市场中走出一条真正的差异化之路。这场关于种草与电商的探索,不仅关乎小红书的未来,也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