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传才战略智库
传统酒商面对电商平台狂飙突进该如何应对?
是选择“拥抱电商”?还是“随波逐流或另起炉灶”?
我们的建议,传统酒商应该“保持商业主体独立性”与“策略性拥抱电商”并行,线下独立/线上拥抱并存是唯一出路。
首先,保持商业主体性/独立性。商业存在必须是市场资源的主体独立性,如果市场资源无独立性,便不存在商业主体。因此,酒商在电商大潮下必须要保持市场商业资源的相对“独立性”,并灵活运用市场资源。
其一,独家代理权。与上游厂家保持某款产品/某项服务,一定区域内的“独家代理权”是保持“商业独立性”基础,也是维护商业独立的常规方法。
当然,随着电商时代来临,独家代理权将越来越脆弱,特别是厂家跃过传统渠道直接面向C端,可能将直接打破商业独家代理区域限制,影响传统渠道独家代理权,但线下操作仍然会遵循区域独家,有利于维护线下规范。
其二,线下专卖店。传统酒商可以通过“线下专卖店”或“连锁专卖体系”等保持商业主体独立性。线下专卖店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通过线下分销与C端深耕获得商业独立。以线下实体店保持商业独立性是传统经销商商业独立性重要方式,经销商可以通过“社区/社群/圈层”等客户资源垄断,获得一定范围内商业主体独立性。
其三,品牌运营商。有实力的酒商可以考虑与上游厂家签署“独立品牌运营权”,通过品牌运营商角色定位,保持商业主体独立性。品牌运营商在名酒系中越来越少了,特别是一线名酒,普遍控制品牌运营商数量,限制品牌运营商范围,这种商业模式或将面临挑战。
其四,自有品牌商。打造自有品牌,将商业版图延伸到上游制造商领域,完成从酒商到酒企的战略蝶变。实际上,最近几年,大一点酒商均在探索自有品牌打造,并通过自有品牌,完成从单一商业(经销商)到综合性酒企蜕变,打造更加完整的产业链。
其五,上游股份制。一部分完成资本积累的超商已经进一步通过“并购/参股”上游白酒企业,成为厂家一部分。如今,比较知名的酒商基本上在上游都有相当大话语权与资本渗透,完成了综合性酒企/酒商平台打造。
互联网大潮下,保持商业主体独立性并不容易,特别是中小酒水类经销商,其本身商业基础很脆弱,又缺乏系统化商业整合能力,更多依赖传统人脉资源维持脆弱的商业关系,而随着“反腐/市场规范化/市场全国化”,留给这类中小经销商机会与空间越来越小了,更多中小酒商或走向泡沫化。
其次,策略性拥抱电商。电商并不是洪水猛兽,也是一种创新的“市场主体”。面对汹涌而至的电商平台,传统酒商不应拒人千里之外,而应该保持独立性同时“策略性拥抱电商”,让电商平台“为我所用”。
其一,拥抱“即时零售”。最近两年,包括京东/美团/阿里在内电商平台逐渐将酒水作为战略突破口,用“即时零售”方式加快对线下零售酒商战略整合,终端零售店不应该排斥即时零售,而应该积极拥抱即时零售,把即时零售作为传统渠道一种赋能型工具,加快货物进入市场速度,增加体验性。
其二,传统/社交电商平台。实际上,主流酒企/主流酒商已经在传统电商平台构建起比较完整的电商体系,包括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贵州习酒等均在主流酒企/酒商在各大电商平台拥有近百个电商平台,面向C端深耕市场。与其同时,新兴社交/直播电商也成为主流酒企/酒商争夺的电商新战场,一大批酒企/酒商获得了庞大市场流量,实质性提升了业绩。
当然,电商平台也需要管理,主要是真假产品/价格体系管理。最近一点时间,主流白酒企业将各大平台(包括酒商)电商名录公之于众,有力地遏制了假冒产品横行,并与电商平台合作,打击低价行为,酒企/酒商将逐渐获得良好的电商运营环境。
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新兴社交/直播电商,其本质上都是一种互联网工具。无论是主流酒商,还是中小酒商都应该娴熟地运用这些工具,通过电商平台,既获得产品品牌/商业品牌市场影响力,也获得产品/消费市场流量,提升公司业绩。当然,中小酒商可以考虑抱团式发展,找到投入产出价值。
面对汹涌而至电商大潮,传统酒商保持学习精神,拥抱时代机遇,并借助电商平台,扩容市场范围,赢得市场机遇。(图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