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近期发布了检察改革的典型事例,各地检察机关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展现出众多亮点。这些创新涵盖了从案件管理、检察技术应用到公益诉讼等多个领域,充分体现了检察机关适应新时代需求,推动司法公正和效率的决心与能力。
例如,有的地方检察机关通过建立智能化办案系统,实现了案件信息的快速录入与智能分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的则加强了对公益诉讼的支持力度,不仅拓宽了案件来源渠道,还通过公开听证等方式增强了透明度和公信力;还有些地方尝试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检察工作,比如聘请专家顾问、开展志愿者服务等,为检察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这些改革措施不仅有效提升了检察机关的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也为全国范围内的检察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模式。
最高检发布检察改革典型事例!2月14日,最高检公布了6起“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典型事例,其中辽宁省检察机关入选。北京市检察机关坚定不移地推进数字检察战略,通过融合组织要素与数据要素,成功解决了“数据孤岛”等难题,并以实战实用为导向,大力推进模型建设,显著提升了法律监督质效。例如,利用“成品油涉税法律监督数据模型”,督促相关企业补缴税款达2.3亿余元。
辽宁省检察机关在制度建设上持续发力,出台了《关于推进全省检察侦查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意见》,从侦查措施、方法、协作及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体化的原则要求和工作模式,为全省检察侦查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框架支撑。针对线索管理等重点环节,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制度,构建了“侦查部门在前刚性监督,业务部门在后智慧支持”的高效工作格局。
在强化内部融合方面,辽宁省检察机关实现了线索管理一体化,所有线索统一由省检察院侦查部门管理。对于重大疑难线索,组织业务专家进行异地、提级评查。2024年以来,省检察院异地交办案件占交办总量的65.46%。构建了案件查办一体化体系,纵向形成了以省检察院为主导、市级检察院为主体、基层检察院为基础的侦查办案体系;横向建立了以侦查部门为主体,各检察业务部门、检务保障部门全程协同联动的工作体系。办理重大徇私舞弊减刑案件时,省检察院检察长亲自挂帅,统筹五个市级检察院、60余名办案人员合力侦办,共立案10人,其中包括厅局级1人,办案质效大幅提升。同步纠错一体化机制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侦查部门通过查办案件发现司法不公问题并移送其他业务部门启动诉讼监督予以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