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放宽出口限制并恢复安世(中国)的供货,欧洲各大车企的停产危机暂时得到缓解。然而,作为这场全球车企供应链危机的“始作俑者”——荷兰,依然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做的事属于“强盗行为”,反而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当的。
11月13日,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接受了《英国卫报》的独家采访,并在采访中发表了一系列令人混淆的言论。
首先,卡雷曼斯表示荷兰政府接管了安世半导体,并得到了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部长的支持。接着,他提到自己有情报显示,安世半导体正将汉堡的一部分运营转移到中国,同时,闻泰科技也把部分晶圆生产线转移到中国。尽管他说荷兰没有受到美国的施压或胁迫,但他又自相矛盾地提到,美国曾希望确保安世半导体被列入管制名单。他甚至将安世半导体事件描述为对欧洲和西方的一记警钟,称其像是一部“经济惊悚片”。
更让人愤怒的是,卡雷曼斯仍然坚持自己没有错,他将自己的行为包装成“为欧洲着想”,并且表示即使事件再发生一次,他也会毫不犹豫地继续“抢夺”安世。他的这种言辞,显得极其自负和理所当然。
然而,在卡雷曼斯得意洋洋时,情况却发生了转变。安世的客户们已经习惯了他这种政治作秀的嘴脸,他们敏锐地意识到,中国已经恢复了对芯片的出口豁免,而荷兰却依然紧紧把持着欧洲工厂的晶圆,不愿将其运往中国。为了避免再次被荷兰坑到,欧洲的车企们想出了一个“临时补丁”方案,即绕过荷兰和欧洲的相关部门,直接从欧洲工厂购买晶圆,自己运往中国,并与东莞的封测厂签订合同进行封测,以确保专属的生产线。这一做法已经在一些公司中开始实施,甚至有些公司已经达成了专属芯片供应协议。
路透社指出,尽管一些公司仍在与荷兰方面谈判,但也有公司已经成功获得了专属供应。这一反击令荷兰方面完全没有预料到,这也表明一个问题:荷兰这些政客的做法和嘴脸,已经失去了客户的信任。客户们宁愿自己动手解决问题,也不再相信荷兰政府。他们选择绕过荷兰,自己独立操作,确保供应链不受断裂。
这一事件的后续发展,也让人猜测荷兰为何会请求前往中国面谈。毕竟,再怎么硬气也无法阻止事态的恶化。如果荷兰再不做出选择,他们可能会被客户从供应链中剔除。这一事件的背后,也敲响了中国所有涉外企业的警钟:西方国家的保护主义愈发严重,不应该把海外资产设为总部,否则,最终可能面临类似“西方强盗”般的政治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