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Abstract
提到“互联网思维”,我们总会想到淘宝、微信这些靠补贴圈住海量用户的巨头,但这招真不是所有行业都能学。它的核心密码其实是“高频使用+用户黏性+网络效应”——就像我们每天离不开微信,网购先找淘宝,没了补贴也照样依赖。可二手车电商、爱屋吉屋这类玩家就栽了跟头:明明砸钱请明星、铺广告,却因为二手车、房产交易都是“低频大单子”,用户成交后就走,既养不成使用习惯,也没形成网络效应,最后落得营销费超营收、越烧越亏的下场。原来互联网思维从不是“烧钱万能论”,选对行业属性才是活下去的关键!
01
辩证看待”互联网思维“
“互联网思维”是近几年很热的词,大概意思是指“通过免费策略或者用户补贴,拉来海量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以后基于海量用户慢慢变现”。淘宝、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都是“互联网思维”的产物。
但“互联网思维”是有前提的,那就是靠补贴“烧钱”获客,一定要形成强大的“网络效应”或者“双边平台效应”,才能在没有补贴的时候保持用户黏性,让用户离不开你。淘宝、支付宝、微信、滴滴、美团等,都符合这个特征。
并不是所有的行业都适合“互联网思维”,对于不符合“互联网思维”这个特征的行业,是很难通过巨资投入获客成为超级公司的。比如一些互联网金融公司,通过高额(补贴)收益率来吸引客户,但投资客是没有黏性的,一旦补贴停止,就会转到收益率更高的平台去“薅羊毛”。
那什么样的模式适合高成本获客呢?
02
高成本获客模式的前提:高频+用户粘性+网络效应
我们说淘宝、微信、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均具有强大的“网络效应”或者“双边平台效应”,那除此之外,它们还具有哪些共同的特征呢?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离不开网购,而网购中我们最常使用的App就是淘宝,所以淘宝是一个使用频次很高的App,并且只要网购,我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淘宝,这就是所谓的用户习惯。微信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所以它的使用频次更高,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微信。当你出门要打车的时候,首先会想到滴滴;当你要点外卖的时候,首先会想到美团,这些都是使用频率很高,并且用户已经养成使用习惯的产品和服务。
通过对上述几家互联网巨头的总结,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拥有高频次使用和用户养成使用习惯这两个特征。高频次使用,顾名思义就是用户使用频繁;使用习惯则是我们下意识的行为,是完全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完成的事情。高频次使用和用户养成使用习惯是相辅相成的。
03
不可持续的高成本获客模式
前面讲到适合高成本获客的模式需要满足产品高频次使用、用户养成使用习惯以及能够形成双边网络效应三点特征。反过来,不可持续的高成本获客模式往往无法同时满足上述三点特征。接下来,我们将用两个案例来说明。
1. 案例:二手车中介
2014年以来,二手车电商行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各大平台在资本的助推下开启高成本获客模式,投放大量广告以期打响品牌知名度、占据更多市场份额。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广告一夜之间充斥着我们的视野,优信二手车、人人车和瓜子二手车等电商平台更是纷纷请来众多明星助阵。据公开资料显示,2015年二手车电商平台获得投资项目超过20起,但此后陆续有超过15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宣布倒闭。“烧钱”的背后,是整个行业难以实现盈利的命运。
以优信二手车为例,公司于2018年赴美国上市,2016—2019年的毛利率分别为35%、62%、66%、57%,但是它每一年的利润都是亏损的,其中2017年亏损得最厉害,归母净利润亏损27.23亿元。也就是说,优信在高毛利率的背景下,却无法实现盈利,这背后反映出的是高成本获客模式下营销费用的巨大支出,2017年营销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甚至超过100%。优信在2016—2019年的营销费用分别为7.94亿元、22.03亿元、26.87亿元、11.8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6%、113%、81%、75%。另外,通过优信的财务分析我们发现,营销费用的加速支出确实会带来营业收入的大幅增长,可一旦营销费用支出减少,营业收入增速会马上下滑。2019年遭遇资本寒冬,在融资金额下滑的背景下,优信的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二手车电商平台通过烧钱获取客户,但无法获得用户长期留存,从而导致连年亏损,无法实现现金流的良性循环。这也导致资金链脆弱的二手车电商平台对资本的依赖度很高,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一旦失去资金来源,公司生存都很可能成问题。
为何二手车电商平台高成本获客的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呢?我们分别从高频次使用、用户养成使用习惯和双边网络效应方面来进行分析。
首先,二手车交易是大额、低频的交易。二手车电商平台获取客户的渠道较为单一,都是通过大量投放广告来提升知名度。但是通过这种高成本获取客户之后,基本上也只是一次性的交易,因为一旦用户在一家平台达成交易,未来好多年都很难再有二手车买卖的需求。
最后,二手车电商平台的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不够明显,因为二手车市场并不是只有龙头公司才能生存,除非平台能够通过高成本获客模式将行业内的所有竞争对手赶出去,但这显然是很难完成的。
因此,二手车交易最本质的特征在于低频交易,很难培养用户习惯和维持用户黏性,这样的行业特征使得它高成本获客的模式从逻辑上来看就是错误的。
2. 案例:房产中介
2014年的“互联网+”浪潮在影响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同时,也对房地产交易市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此背景下,被称为二手房行业颠覆者与革命者的爱屋吉屋,于2014年成立于上海。爱屋吉屋最初的设想是,打破传统中介铺设线下门店的重资产模式,用互联网模式搭建中介平台,降低成本,以1%的低佣金率和更高效的服务,快速促成交易。其宣称找到了行业的“痛点”:收费高、服务差、信息不透明。这样的模式在当时的资本市场中得到响应,从A轮融资到E轮融资,爱屋吉屋只花了一年三个月,累计融资3.5亿美元。
但爱屋吉屋败落的速度和它融资的速度一样迅速。它的高成本模式带来巨额亏损,从2015年12月起,不得不将二手房交易中介费从1%提升到1.5%。从2016年开始,爱屋吉屋再未获得资本注入,被迫减少广告投放,这导致房源和客源的进一步下滑。失去资本的支援,这家昔日的独角兽很快走向彻底“死亡”。
和二手车电商平台一样,房地产交易属于重资产、低频业务,靠补贴获得的用户,很长时间才会进行第二次交易。同时,房地产交易金额大,又涉及很多环节,线上不能完全替代线下的信任和服务,这就使得平台很难在获取用户之后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也就是说,房地产交易市场不满足高频交易、培养用户习惯这两个特点,所以,这样的行业运用互联网思维,靠高成本获得用户,在逻辑上也是错误的。
撰稿丨梁宇峰
注:本文节选自梁宇峰博士等著《常识的力量》一书。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个人投资者系统介绍了价值投资所需要遵循的常识,不仅帮助普通投资者树立价值投资的理念,更帮助普通投资者回归投资的本质,构建完善的价值投资体系。
壹评级声明:本文为壹评级原创内容,未经许可请勿转载。特别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交流,不构成任何实际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