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财报数据显示,中芯国际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95.1亿元,同比增长18.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18亿元,同比增长41.1%。
其中,第三季度表现尤为亮眼,单季营收171.62亿元,同比增长9.9%;净利润15.17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3.1%。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晶圆销量增加和产品组合优化的共同结果,同时也折射出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业绩亮点
中芯国际第三季度业绩呈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根据公司披露,第三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7.8%,毛利率达到22%,较上季度提升了1.6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公司产能利用率已高达95.8%,环比上升3.3个百分点,这一数据接近行业峰值水平,反映出市场需求持续旺盛。
从整体来看,中芯国际前三季度495.1亿元的总营收和38.18亿元的净利润,已经超越了去年同期的表现,增长势头稳固。
中芯国际业绩的增长并非偶然。一方面,晶圆销量同比增加直接推动了营收扩张;另一方面,产品组合变动优化了公司的利润结构。
翻阅历史数据,中芯国际2025年第一季度就已显现复苏迹象,当季净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66.5%。
如今连续三个季度的稳健表现,进一步证实了行业需求的持续恢复。
在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的大背景下,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已达3460亿美元,同比增长18.9%,中芯国际正好抓住了这波市场红利。
战略布局
面对美国设备限制和行业竞争加剧的压力,中芯国际采取了 “制程升级与产能扩张”双轨并进的策略。
在成熟制程方面,公司持续扩大产能,2024年已实现8英寸月产能45万片、12英寸月产能25万片。
在先进制程领域,中芯国际已完成14nm FinFET量产,为后续技术升级奠定了基础。
为此,公司2024年资本开支达73.3亿美元,重点投向上海、北京、深圳、天津等地的12英寸晶圆厂扩建项目,这些新产线将从2025年起陆续投产。
半导体行业格局正在重塑,晶圆代工作为产业链核心环节,呈现“一超多强”局面。目前,中芯国际以约6%的份额位居全球第三。
在中国大陆,晶圆代工国产替代趋势明显。2025年本土市场规模预计达1026亿元,中芯国际作为国内领先的代工厂,在这一市场中占据有利位置。
银河证券研究报告预测,中芯国际2025-2027年营业收入将分别达到727.71亿、764.01亿和936.1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9.46亿、58.39亿和83.39亿元。
挑战与风险
尽管业绩亮眼,中芯国际依然面临诸多挑战。技术研发与外部限制的风险是公司需要长期应对的难题。
同时,大规模的产能扩张也带来了短期压力。2024年,尽管公司营收增长27.7%,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3.3%,主要就是受到折旧影响。
此外,地缘政治与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以及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都是中芯国际必须谨慎应对的风险。
对于未来,公司预计第四季度收入环比持平至增长2%,毛利率介于18%至20%之间,这一指引显得相对谨慎。
中芯国际的业绩回暖恰逢全球半导体市场复苏,2025年上半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8.9%,中国市场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正在提升。
随着新产线陆续投产,国产替代进程加速,中芯国际的业绩增长可能只是一个开始。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