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市场忽涨忽跌,想追怕一进去就套牢,不追又怕错过行情踏空,心里跟猫抓似的。
有人说这是 “钱堆出来的水牛行情”,也有人喊 “牛市要来了”,听得人心慌慌。
现在到底是不是真牛市?该往哪投才不亏?普通人咋操作能稳住?
结合着高盛的最新观点,没准儿能想通一二。
当前是啥市场?
先明确一个大前提:全球金融市场从来不是“要么牛要么熊”,绝大多数时候都在震荡。
要么震荡上行,要么震荡下行。
现在呢?还没到真正的牛市阶段,因为没突破前期高点,也没进入新的运行区间。
说句实在话,要搞懂现在的市场,得先看高盛的最新观点。
2025年5月,高盛刚发了《全球权益市场展望》,里面还把当前市场定义成“水牛”,跟之前的判断一致,但加了新数据。
中国A股这两个月的资金净流入超3000亿,融资融券余额也回到了2.2万亿的高位。
这就是“水牛”的第一个特征——资金充裕
另外,投资者开户数环比涨了15%,不少板块一有热点就冲,这是第二个特征——情绪活跃。
但关键问题在这:“水牛”是靠钱和情绪堆起来的,基本面还没跟上。
高盛在报告里明确说,A股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增速才5.2%,没达到支撑牛市的“8%以上”门槛,所以这种行情不会无限延续。
不过也不用怕,“水牛”的震荡波动,反而给咱们留了布局机会。
关键是别追着短期涨跌跑,得找真正有价值的方向。
价值逻辑变了?
以前不少人觉得“价值投资”就是看公司盈利、市盈率,也就是传统的“基本面价值”。
但现在不一样了,核心得看“赛道价值”——简单说,就是这个行业有没有前景、企业有没有竞争力、资金愿不愿意往这凑。
从另一个角度看,巴菲特的例子就能说明白。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股神”,却不知道他早期学格雷厄姆的传统价值投资,还亏过钱。
直到跟芒格一起做保险,才形成了“保险投资人”的逻辑——保险资金长期又稳定,能跳出短期波动看长期价值。
2024年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还特意说:“我们不买短期热门的东西,只买能看懂、能长期赚钱的生意”。
他还提了能源和AI基础设施,这其实就是现在说的“好赛道”。
咱们再看国内的情况,2025年一季度,国家给高端制造(比如新能源汽车、光伏)和AI算力发了专项补贴,金额比去年同期多了20%。
这之后,相关赛道的资金净流入连续3周排第一,某光伏企业的研发投入环比涨了25%,市场份额也提了3个点。
这就是“赛道价值”的逻辑:政策给方向、资金来捧场、企业有实力,跟以前只看财务报表的思路完全不同。
普通人咋操作?
搞懂了市场和价值逻辑,接下来就是怎么干。
普通投资者不用学机构那套复杂模型,记住三招就行,关键是落地。
第一招,先跳出“窝式陷阱”。
啥是“窝式陷阱”?就是固守老经验,比如以前觉得“低市盈率就安全”,现在还这么想,很容易踏空。
或者别人买啥就跟着买,根本不看赛道前景。
咱们得主动盯两样东西:一是资金流向,比如每天看北向资金买了哪些板块;二是政策导向,像近期提的“AI算力集群建设”,就是明确的信号,别等行情涨起来再反应。
第二招,学点开赛道分析的基础。
不用成专家,但至少要会看三个指标:一是政策支持力度;二是技术迭代;三是企业的核心数据。
举个例子,最近某AI算力公司,研发投入占比18%,比行业平均高5个点,这种公司才有可能在赛道里走得远。
第三招,必须有理性的风险认知。
常听人说“富贵险中求”,但不是让你瞎冒险。
收益和风险永远绑在一起,想赚赛道的钱,就得接受它的波动。
咱们普通人要做的一是别把所有钱投一个赛道,比如买了新能源,就别再全仓AI。
二是设置止盈止损,比如赚了20%就落袋一部分,亏了10%就及时撤,别抱着“等反弹”的想法硬扛。
结语
投资不是赌涨跌,而是跟着市场逻辑走。
当前“水牛”行情下,纠结“是不是牛市”没啥用,抓准赛道、控制风险,才是普通人的破局之道。
跳出老思路,把功夫下在看政策、析赛道上,才能在震荡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毕竟,真正的财富增长,从来不是靠运气,而是靠踩准市场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