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名“90后”分获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各工种冠军
创始人
2025-11-14 09:37:33
0

5名“90后”分获全国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各工种冠军

数字工匠新生代绽放青春风采

无人机划破长空,机械臂精准舞动,数据代码如瀑布般流淌……13日,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决赛在海峡国际会展中心落幕,5名“90后”选手包揽3个决赛工种和2个观摩工种的冠军,用精湛技艺诠释了新时代数字工匠的青春力量。

第二届职工数字化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各工种冠军发表感言。记者 郑帅摄

厚积薄发

从新星到中坚的7年征程

比赛现场,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赛项的竞争尤为激烈。北京市代表队选手、30岁的王佳栋站在操作台前,专注地调试着工业机器人。当机械臂最终完成精准任务,他知道,多年的积累在这一刻得到了回报。

“这已不是我第一次站上全国最高领奖台。”王佳栋说,7年前他就在人社部门举办的全国智能制造技能大赛中荣获冠军。从新星到中坚,这名年轻的“老将”对技术有着独特的理解。

“上届比赛侧重焊接机器人方向,这次考核内容更全面,涉及系统仿真建模、数字化软件综合运用等前沿知识。比赛使用的国产机器人,虽然是头一次接触,与训练设备区别很大,但‘中国制造’值得信赖。”他说,扎实的基本功让他很快对新设备上手,这正是厚积薄发的价值所在。

跨界成长

知识迭代中的自我突破

在数据安全管理员赛场,25岁的天津市代表队选手赵坤展现出了超越年龄的沉稳。面对“提示注入攻击”“模型投毒”等新型安全威胁,他灵活运用数据加密、脱敏等技术构建起坚固的防御体系。

赵坤说,他大学期间就参加过数据安全管理竞赛。虽然从业仅一年,但持续学习让他很快就掌握了人工智能安全等新知识。“比赛不仅是竞技,更是学习的机会。通过备赛,我接触到了数据安全管理行业最前沿的技术动态,受益匪浅。”

与此同时,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员赛场,31岁的上海市代表队选手徐畅分享了他的创新应用方案。这名“半路出家”的工科生所在企业是一家由德国留学生组成的初创公司,主要服务能源化工冶金产业。“各地产业特色不同,遇到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几天来的技术交流让我受益良多。”徐畅说,他的灵感帮助其他选手实现了企业节能增效,其他选手的创新思路也为他打开了新的视角。“数字时代行业边界正在模糊,拥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做融合创新的‘通才’,这比只有经验更为重要。”

团队攻坚

创新背后的强大支撑力量

训练时,“嘭”的一声,无人机再次“炸机”……29岁的无人机装调检修工福建省代表队选手黄宇升和队友们没有气馁,而是立即开始故障排查。正是几个月来集训中一次次失败后的排查,锤炼出黄宇升最终夺冠的过硬本领。

“科目中的限时任务难度很高,包括无人机组装、调控配置、故障排除、路径飞行、精准投掷等环节。而比赛专用机的稳定性和操作性与我们平时训练的无人机差别非常大。”他还说,组装是基础,装不好就飞不起来,更不可能完成后续一系列任务。而这个在平常工作中用得很少的技能,完全是备赛期间“啃”下来的硬骨头。

“为了让我们快速学会组装无人机,团队为我们采购了大量无人机零部件用于组装训练、维修替换等,还搭建了模拟赛场,指导我们反复演练,荣誉属于团队。”黄宇升说。

获团体总分前两名的福建省代表队和北京市代表队领队代表也畅谈了中国数字技能人才后浪涌现的喜人态势。他们表示,年轻选手们展现出的非凡实力,正是中国制造业从自动化、数字化向智能化迈进的重要支撑。“举办大赛的意义不仅是给选手们提供展示技能的平台,更要带动大批年轻学子和青年职工看到数字技能报国的价值,走技能成才之路,让更多大国工匠从大赛中走出。”北京市代表队领队说。(记者 李白蕾/文 郑帅/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