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开展直播实战演练,右一是林忠平。(寿山乡供图)
福州新闻网11月13日讯(记者 朱榕/文 寿山乡供图)架起手机、对准镜头,晋安北峰乡镇有一群新农人,在党建引领和妇联组织的“姐妹乡伴·村村都有女主播”计划推动下,正学习运用短视频和直播技术为乡村赋能,走出“数商兴农”的共富新路。
晋安区寿山乡隐野望山民宿内,老板李淑霞一闲下来,就琢磨着下一条微信小视频的内容。
“我是梦总,80后,在福州开了一家白粿工坊”,以一成不变的文案开头,配上数年如一日的白粿制作视频,让“梦总”林忠平每条视频一发出便能轻松收获上千的点击率。
寿山乡前洋村“姐妹乡伴”带头人陈晶带领当地妇女经营“领头雁·共富工坊”,她们将村播当作致富的“新农具”,尝试用短视频创作推广“爱在寿山”文旅品牌,让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今年7月,福州市“姐妹乡伴·村村都有女主播”培训在寿山乡举办,吸引近30名学员踊跃参与。她们中,既有守着传统工艺的手艺人、深耕基层的家乡守护者,也有筑梦田园的外乡人。
对从城市来到乡村的李淑霞而言,村播是打开局面、贩卖山居之美的“金钥匙”。去年11月,李淑霞在寿山乡岭头村开设了“隐野望山”民宿,可俯瞰山谷的露天庭院、阳光大草坪,独具匠心的设计却一度困于“流量焦虑”。
“我们在装修设计上花了很多心思,不输那些网红,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我一个外来客,一下子很难打开局面。”正当她陷入“流量焦虑”时,寿山乡向她发来了参加公益村播培训的邀请函。
“老师手把手教我们运镜、剪辑,还教我们用AI工具包装文案,我现在写文案再也不用愁了!”李淑霞兴奋地说。
从“直播小白”成功进阶后,她的民宿如今每月满员20多天,在社交平台上也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眼下,李淑霞正信心满满地打算向年轻人聚集的小红书进军。
对于坚守传统白粿店20多年的“梦总”林忠平夫妇,村播是让老手艺焕新、找到市场新路的“小喇叭”。
在许多手艺人嫌苦嫌累而转向机器生产时,林忠平夫妇依然坚持古法手作,且坚持使用优质粳米。如今他的糕粿店年销售各类糕粿产品约5万公斤,并成功打入了永辉、乌状元、万嘉超市等商超和生鲜电商,稳定供应给当地的农家乐。
虽有稳定销路,但林忠平始终怀有危机感,其早早拥抱了短视频。通过培训,他的创作思路更加系统清晰。“传统白粿制作费时费力,我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其制作过程,守住这份福州味道。”如今,他的视频点击量轻松上千,最火的一条更是超过10万次。
村播于“梦总”夫妇而言,是传统技艺的展示窗,使沉甸甸的传统在流量时代飘香更远。
而当村播的技能与理念被基层带头人掌握,它便汇聚成了推动集体共富的“强大引擎”。前洋村党支部副书记兼妇联主席陈晶,正是这样的“领头雁”。
在寿山乡岭头大院长者食堂,陈晶正带领当地妇女将农户家的笋干、桂花蜜等山货搬上电商平台,并通过短视频拍摄向网友推介“爱在寿山”系列文旅资源。“今年的线下销量不太好,我们计划开拓网上销路。”陈晶说。
身为村妇联主席,陈晶长期致力于提升妇女职业技能,直播是她探索的又一新赛道,“我们还在起步阶段,部分农户开始尝试在抖音上用福州话直播,希望带动更多农户在家门口就业。”
新农人拿起“新农具”,政府也在积极助力。寿山乡妇联主席尤雅蓉介绍,在免费公益培训外,未来将依托岭头大院建设村播基地,同时在长者食堂打造线下展销平台,让更多好味道、好风景走出深山。
从个体的破局,到技艺的传承,再到群体的共富,北峰的“民星”们,正用一方小小的手机屏幕,照亮一条条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