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结束了,服装电商商家又到了一年一度的退货劫难日,锁满衣服的密码锁,A4纸一般大的吊牌……这届服装商家,真的快被逼疯了!
然而,纵使这样,也阻止不了退货潮,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女装退货率居高不下,部分商家退货率高达75%-90%,直播场景下甚至超过80%。
但在消费者这一边,关于网上买衣服这件事,也是糟心透了,比如看着直播主播们上身挑选的衣服,到了家才发现,和自己直播间看到的完全不是同一件。
结果是,现在的服装电商们,都玩起了AB货套路,就比如冲上热搜的那个话题——女子曝光服装AB版带货套路……
大概是有从业者爆料,商家在直播或展示时,主播身穿高品质的A版服装(如高价羊毛衫)作为展示样板,但实际发货给消费者的却是廉价劣质的B版产品。
而对于消费者的质疑,商家在对话中直言:"大家都是这么干的,没人处罚",并利用消费者"嫌麻烦不退货"的心理牟利。
当被问及如何购买A版时,商家建议"去商场或买贵的",间接承认线上销售的多数为B版。
也就是说,如今服装电商的退货率。根本不是把吊牌做大,防盗锁挂满就能解决的,而是这门生意,从根子上已经坏掉了。在消费端,除了极少数穿完退的白嫖者,大部分的退货,都是商家的心坏了造成的。
当然,在AB货之外,今年的双11服装电商还有一个新套路,就是各种预售,等消费者付完定金,甚至全款,等大半个月还没发货,一问就是衣服还没做好。
而网友们为了讽刺这种现象,更是活生生搓出了一个新梗,并冲上热搜——原来服装预售是因为瓶子还没有捡够啊。
自从双十一开始后,在社交媒体上,就有不少消费者吐槽,现在服装各种预售,预售就算了,但是从10月份下单的衣服,双11结束了,还没见发货,眼看买的秋装,只能等明年秋天穿了。
比如有网友表示:“女装预售这么多天就不要再拿出来卖了 我下单之后是从捡塑料瓶子开始么 等快递到了我就要穿短袖了 ”。
“我预售30天的衣服还没做好吗?是塑料瓶子不够用了吗?再不发货我就穿棉袄了。 ”
小柴看完这个话题,真是感慨,服装电商真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他们总是在自己身上扎一刀后,开始哭诉,我们被退货坑惨了!
消费者都给秋天买的衣服,到了冬天还没发货,他不退货谁退货?
而为何会出现预售这种模式,事实上,只是服装电商成本转嫁的戏码,即通过先收款再生产,降低库存风险。
而这样的模式,一旦到了电商化大促这样的流量高峰,生产端显然就跟不上了,用户付了钱,十几天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生产不出来,成了必然。
自然,这场以“捡瓶子”为名的集体吐槽,除了消费者宣泄了对预售制的时间焦虑,也揭开了快时尚产业对廉价合成纤维的依赖。
我们目前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原生塑料和再生塑料,而多数预售服装标称“100%聚酯纤维”,而聚酯纤维的原料实为再生塑料(rPET)。
原生的指直接从石油,天然气等石化原料提取制成;而再生的简单来说,就是塑料瓶回收后再处理的。俗话说:古人绫罗绸缎锦绣纱,今人聚酯纤维带火花。
也有网友调侃,“冰丝=塑料瓶,羊羔绒=仿羊毛塑料瓶,雪纺=薄塑料瓶,牛奶绒=加柔顺剂的塑料瓶”。
类似的调侃还有:古代:臣本一节布衣;现在:我本一介塑衣……
“穿王老吉免上火”“穿百事可乐还是哇哈哈?”“我穿王老吉的吧,免得上火”“你今天出门穿雪碧,还是穿可乐”“别人的衣柜是绫罗绸缎暮云纱,我的衣柜里是百事可乐娃哈哈”
“霸总撕开了我的可乐瓶、我的雪碧瓶,我的矿泉水瓶……瓶瓶相扣,擦除静电点燃了黑夜……”
而在这些调侃之外,透露的无不是打工人的辛酸啊,辛辛苦苦打工,穿不上一件纯棉的之外,还要等商家长达一个月的预售。
而这,何尝不是服装电商们,给自己捅的刀子?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贰号
编辑|谭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