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沈庹
星河息壤(浙江)所持威龙股份股权累计被冻结及标记已达86.47%,如若相关股份全部被司法处置,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将岌岌可危。
身处监视居住状态的实控人闫鹏飞,是否有可能出手解困,尚是一个未知数。对于这家老牌葡萄酒企业来说,解困只是一方面,尽早让公司经营走上正轨才是重中之重。
这在当下依然是一个很难的课题。继创始人王珍海因违规担保案出局后,出现的各色人等,均未能将这瓶葡萄酒卖爆,企业一直在惊涛骇浪中浮浮沉沉。
控制权危急
威龙股份(603779.SH)实控人闫鹏飞被监视居住11个月以来,控股股东星河息壤(浙江)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微妙。
11月11日,公司公告披露,星河息壤(浙江)因向爱特云翔的2519.78万元借款未偿,所持公司395.00万股被冻结并被司法标记。
截至公告日,星河息壤(浙江)持有威龙股份6257.19万股,持股比例为18.84%,其中累计被冻结约5015.58万股、累计被标记395.00万股,合计占其持股的86.47%,合计占公司总股本的16.29%。
上述被累计冻结的5015.58万股,乃是山东桓台县法院对桓台县检察院诉实控人闫鹏飞涉嫌职务侵占罪、挪用资金罪一案的刑事裁定书已发生法律效力。
同时,还冻结公司二股东杭州斐尼克斯所持公司2661.99万股股份及孳息,其冻结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8.02%,处于100%冻结状态。
公司认为,若星河息壤(浙江)被冻结的股份全部被司法处置,可能会导致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星河息壤(浙江)曾对威龙股份的发展兴致勃勃。2024年11月30日,其基于对公司长期投资价值认可,计划在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不超过2000万元。6个月期满,星河息壤(浙江)尚未完成增持,延长增持计划实施期限6个月至今年11月底。
截至目前,因资金安排等因素影响,增持主体尚未增持,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两任实控人“跌倒”
威龙股份身陷窘境,与两任实控人先后“跌倒”有着直接关联。
2019年,公司违规担保案东窗事发,执掌帅印20多年的王珍海涉及7宗违规担保、借款以及民间借贷纠纷,涉本金累计7.3亿元,由于难以偿付,其所持公司股权被司法冻结。
2020年8月,王珍海所持公司股份被司法拍卖。其中,7309.4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1.96%)由深圳仕乾投资以对价4.86亿元竞得;6264.1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81%)由自然人陆金海以对价4.19亿元竞得。后因陆金海悔拍,由山东鑫诚恒业集团旗下的于是鑫诚一号私募以3.97亿元竞得。
王珍海出局之后,公司股权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深圳仕乾投资、于是鑫诚一号私募位列第一、第二股东。
不过,股权变动并未就此画上句号。2022年10月,于是鑫诚一号私募将所持公司所有股份以对价4.81亿元协议转让给山东九合云投,并于次年5月完成过户。
2023年5月,深圳仕乾投资萌生退意,将所持8%股权转让给杭州斐尼克斯,持有公司股权降至9.97%,山东九合云投被动晋级为第一大股东。
2023年6月,闫鹏飞通过深圳中博智汇间接控制山东九合云投57.65%表决权,成为威龙股份实控人,就此结束公司3年无实控人状态。
90后闫鹏飞入主后,马上显露出老练的手腕。通过山东九合云投向公司提出多项议案,并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随着山东九合云投系相关人士成功进入董事会,闫鹏飞对公司的话语权逐步加大。
蹊跷的是,山东九合云投内部变化加剧。2024年1月,山东九合云投的第一大股东淄博市临淄区九合财金(国资)选择退出。次月,公司更名为山东息壤数字。
2024年4月,山东息壤数字突然迁往杭州,并更名为星河息壤(浙江)。当年12月,闫鹏飞因涉嫌挪用资金罪被桓台县警方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
业绩亟待拯救
闫鹏飞虽没有在威龙股份担任相关职务,也不参与公司日常经营,但他所涉足的算力和人工智能领域,还是让业内外笃信是公司的救星。随着他被监视居住,拯救公司的美梦被无情刺破。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录得营业收入2.51亿元,归母净利润-1155万元,同比分别下降17.43%和367.48%。
其中,公司高、中、低三类产品合计收入约2.30亿元,均呈下降的态势。其中,收入贡献占6成的低端产品收入为1.47亿元,同比下降23.23%。
自2019年以来,公司经营状况波动下行,整体承压。2019年至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6.67亿元、3.93亿元、4.74亿元、4.99亿元、3.85亿元及4.4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87万元、-2.20亿元、-4.14亿元、1179万元、-1.55亿元及1026万元。
造成业绩大变脸的原因,除违规担保案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还有葡萄酒消费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
威龙股份由烟台威龙葡萄酒公司改制而来,2007年,王珍海等16名员工联合成立威龙股份,公司得以走出山东,征战全国市场。
创立早期,王珍海主导在西北及海外布局葡萄种植基地,建立优质原材料供应优势,凭借推出的有机葡萄酒产品,在行业站稳脚跟,尤其在购买力较强的华东市场打下市场基础。
2016年,公司在葡萄酒市场占据市场份额为1.70%,仅次于张裕A的9.89%、长城的4.18%,位列第三位。
这一年,公司成功登陆资本市场,跻身“有机葡萄酒第一股”。3年后,业绩大幅变脸,其归母净利润发生上市以来首亏。
在以白酒、啤酒为主的国内酒类消费市场,葡萄酒受到进口冲击较大,加上近年消费降级和品类挤压,产品并不好卖。
从公司倚重的华东市场(浙江及上海)来看,其收入规模由2019年的4.85亿元降至2024年的3.56亿元,今年前三季度收入仅1.9亿元。
自2019年以来,公司持续调整优化经销商体系,经销商规模维持在400家以上。今年前三季度经销商为485家,较上年末增加43家。
不过,经销商的增加未能带来增长,截至今年前9个月,经销商渠道收入2.12亿元,同比下降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