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济南轨道交通4号线、8号线及6号线东段已迈入“空载试运行”关键阶段。不少市民看到列车飞驰的身影,既兴奋又好奇,纷纷留言询问:“车都跑起来了,是不是马上就能坐了?”“除了跑车还在忙什么?”“可不可以让我们提前坐上地铁呀?”……
这里要和大家说,试运行≠全部完工。地铁开通前,需要经历一场从内部系统到外部环境的全方位“深度修炼”。

练好内功,众多系统精密磨合
空载试运行期间,虽然轨道上看得见列车在跑,但更多“看不见的功课”正在紧张进行,列车和整个运营系统正在经历一场高强度的“封闭训练”。
地铁是由众多系统组成的精密网络,把它们顺畅地联动起来,需要反复调试。这段时间,技术人员正通过列车不间断运行,对信号、车辆、轨道等核心系统进行长时间、全覆盖的压力测试。

像4号线、6号线、8号线这样的全自动线路,还要完成几十种运行场景的全面验证,确保智能系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反应精准、处置稳妥。同时,列车正严格按照未来真实运营的时刻表“空跑”——准点发车、精准停站、规范开关门,这套流程每天要重复成百上千次,只为把“准点”打造成一种习惯。

济南轨道交通人员还模拟了近百种可能发生的应急情况开展实战演练,比如大客流、突发故障等,目的就是把所有可能的故障和风险都排除在载客之前。

提升颜值,“四大核心”最后雕琢
试运行主要检验的是列车系统的稳定性,并不代表所有工程已经结束。当列车在地下紧锣密鼓地“练兵”时,地面上的“城市修复”与“形象提升”工作也同步进入了最后冲刺。
市民看到部分站点的围挡还没拆,正是因为车站出入口装修、管线回迁、绿化恢复等“后半篇文章”仍在加紧推进。

目前,各站点正围绕四大核心任务全力冲刺:一是车站装饰装修和机电装修收尾,二是地面管线回迁,三是绿化恢复,四是交通导改恢复。
这些工作环环相扣,比如管线回迁要和市政单位协同推进,绿化恢复还要看季节是否合适,这些都影响着围挡拆除的具体时间。

简单来说,施工收尾阶段不仅要“还路于民”,也要“赠绿于城”。站内,工人们正对每一处装修细节精细打磨;站外,道路恢复和景观提升也在同步推进。绿色施工围挡将根据各站进度“完成一个,拆除一个”。
迎接“大考”,获得载客运营“通行证”
看到这儿,可能大家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列车在跑,却还不能坐?答案只有一个——安全。

地铁是城市的主动脉,承载着成千上万乘客的安全,绝不能带有一丝隐患投入运营。国家对此设有明确的“硬门槛”——新建线路必须完成不少于3个月的空载试运行,并通过由国内行业专家团队进行的“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这场评估就像一场最严格的“驾照考试”,任何环节不达标,都无法拿到载客运营的“通行证”。所以,试运行阶段,列车在线上运行,只是这场终极演练的一部分。
在这背后,是成千上万的工程人员、运营人员,在为系统百分百稳定、安全万无一失、体验舒适便捷而日夜奋战。他们“争分夺秒,绝不抢跑”,力争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到最好。期待不久后,各条新线能以最安全、最亮丽的姿态,迎接每一位乘客的到来。
上一篇:外资,开始躺平收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