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中国宣布暂停部分关键矿产出口限制,本以为美国该松口气了,结果反倒更焦虑了。
中国松绑,亮出一张“阳谋牌”,让对手看得见,却摸不透。这一招让华盛顿坐立难安,全球那些原本指望“去中国化”的稀土方案,如今一个个被打回原形。
美国喊了多年要摆脱中国稀土依赖,现实却是,门敲得越多,越发现离不开中国。问题来了,中国这次“松绑”,究竟是缓和,还是下一步更大的布局?
主动权还在中方手里
中国这次宣布暂停出口限制的,是镓、锗、锑、石墨这些关键矿产,不说取消,只说暂停,意思就是要谈可以,但主动权还得握在中方手里。
从开采到提纯,每一步都是技术活。而美国,别说精炼,连开采都常年依赖进口。
这次稀土松绑,是在中国和美国刚刚在吉隆坡举行完贸易会谈之后宣布的。中方换来的是美方在部分关税和技术出口限制上的“松一松”。
中方的姿态很清楚:可以谈,但要看诚意。禁令暂停一年,就是一年,不多不少,后面怎么走,看谈的怎么样。
美国的焦虑,是被现实打醒的
特朗普政府一边高调宣布“去中国化”,一边悄悄加紧从中国“曲线采购”,这种操作说穿了就是两头堵。
美国国内的稀土矿不是没有,但开采成本高,环保约束多,几乎没有企业愿意真投进去。而且从立项到投产动辄五六年起步,这中间稍有政策变动就前功尽弃。
为了应对中国的稀土管控,美国也不是没动作。这两年,美国国务院和商务部到处敲门,澳大利亚、加拿大、中亚、非洲,能谈的都谈过了。但实际效果不尽如人意。
很多资源地虽然矿石储量还过得去,但要精炼,还得绕回中国。美国花大价钱在外面买矿,结果加工环节还得运回中国,等于自己出钱给对手造势。
而且,美国现在越来越离不开高性能稀土材料,尤其是军工和新能源领域。
更别提特斯拉、苹果这些大厂,背后都离不开中国稀土。而中方对军工领域的稀土出口仍旧卡得很紧,这种精准调控,既稳住了产业,又保住了底牌。
“明牌”背后,是一张更大的战略地图
中国这次松绑,表面上是在松,实则是在“明牌”。不同的是,这是战略自信。中方根本不怕让别人看到自己的底牌,反而更想让对手知道:中国是有选项、有节奏的。
“暂停”而不是“终止”,窗口期设定到2026年11月27日,时间点选得刚刚好,比中美谈判共识多出半个月。
这半个月很有可能是留出灵活性,给后续博弈留条后路。美国若继续搞“科技脱钩”,那中国随时可以把禁令再收回来。
这招“阳谋”,看得见,防不住。更关键的是,中国把民用和军用的稀土出口做了精准区分,该放的放,该卡的卡。既不让全球产业链一夜崩盘,也不给对手可乘之机。
美国不是没看懂,只是知道了也无能为力。特朗普政府最近又在加快和中亚国家谈合作,但中亚的基础设施和经验根本无法支撑大规模稀土生产。
喊得再响,也只能是“战略愿景”,落地根本遥遥无期。
全球找矿潮,是现实逼出来的
中国松绑稀土后,全球立马开始“自救”,尤其是欧美和日韩,纷纷加快对外找矿的节奏。
加拿大、澳大利亚、马来西亚、哈萨克斯坦,到处都在谈稀土开发项目。看起来热火朝天,但很多项目只是停留在纸面上。
另一方面,中国并没有因为出口“松绑”就放松监管。相反,出口稀土产品必须通过追溯系统,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立刻能查出来。
这种精细化管理,等于用制度把灰色交易空间压到了最低。
而且中方还在推动稀土资源的全球布局,不仅在非洲和东南亚有投资项目,还在加快海外冶炼产能的建设。
这是打通整个产业链的全球化升级。美国喊“脱钩”,中国却在“延链”,这场比拼,谁更清醒,一目了然。
战略棋局远未结束,但节奏已被中国掌握
美国过去靠军事技术和美元体系维稳全球话语权,如今发现,资源这一环它说不了算。特朗普政府虽然想摆脱中国依赖,但选举周期决定了它更在意短期成果。
而中国的稀土政策,是按五年、十年去规划的。这种时间差,就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中方这次“松绑”,不光是为了显示姿态,更是为了争取时间窗口。用这一年,推动国内稀土产业升级,稳住全球客户关系,查清楚谁是真合作、谁是假脱钩。
美国越焦躁,越容易犯错。而中方这张“明牌”,反而成了对手难以应对的“无解局”。
信息来源:商务部:《关于加强相关两用物项对美国出口管制的公告》第二款暂停实施 2025-11-09 11:11·央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