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拆解企业招股、估值、上市表现,以专业视角记录资本脉动。投资时间网携手标点财经联袂锻造“解码港股IPO”特别策划,深度探寻每一次资本浪潮背后的机遇与逻辑,敬请关注。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 辛夷
专注于西梅产品的果类零食公司——溜溜果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溜溜果园)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申请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投资时间网、标点财经研究员注意到,今年4月16日,溜溜果园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因满6个月未获聆讯,该招股书宣告失效。相隔十几天后,溜溜果园又再次递交了招股书,公司如此着急上市究竟为何?
分析认为,或与溜溜果园背负的对赌协议密切相关。2024年12月,溜溜果园在D轮融资中与华安基金、兴农基金签订对赌协议,要求该公司于2025年12月31日前完成上市,否则创始人杨帆夫妇需回购股权,回购价格为原始投资本金加上每年6%的单利。
距离对赌协议约定的上市窗口期不足两个月,溜溜果园的上市进程面临严峻挑战。
而这并非溜溜果园首次面临对赌压力。2024年6月,该公司因未能如期上市,不得不耗资2.61亿元回购红杉中国的股份,其中仅利息就高达1.26亿元。此前公开资料显示,红杉中国于2015年6月在溜溜果园A轮融资中以每股12.75元价格投资了1.35亿元。
红杉中国的退出给溜溜果园带来了巨大的现金流压力。截至2025年6月底,该公司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4243.5万元,而银行借款高达3.99亿元,资金缺口逾9倍。从偿债能力来看,截至今年6月底,公司流动比率为0.99,速动比率仅为0.45,偿债压力巨大。
在这种情况下,寻求上市无疑是溜溜果园突围的重要出路。
溜溜果园现金流量表情况
数据来源:溜溜果园招股书
自2001年推出梅产品后,溜溜果园目前已打造了多元化的西梅矩阵,包括梅干零食、西梅产品及梅冻以及其他梅产品三大产品类型。
从经营业绩来看,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1-6月(下称报告期),该公司收入分别为11.74亿元、13.22亿元、16.16亿元、9.5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6843.2万元、9923.1万元、1.48亿元、1.06亿元,均实现一定增长。
不过深入分析可见,业绩增长背后的本质则是溜溜果园的“以价换量”。占公司收入比六成的梅干零食均价已从2022年的38.1元/千克降至2024年的32.6元/千克,2025年上半年稍回升至34.6元/千克;第二大系列产品梅冻均价从27.5元/千克降至18.8元/千克。
牺牲价格带来的规模增长,也在侵蚀溜溜果园的利润空间,直接结果就是毛利率持续承压。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8.6%、40.1%、36.0%、34.6%,逐期下降。其中,梅干零食毛利率由2022年的39.6%持续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32.9%,西梅产品毛利率由36.7%降至30.7%;仅梅冻产品毛利率从36.2%增长至40.9%。
同时,溜溜果园高度依赖营销驱动的增长模式也增加了费用支出。
回顾其发展历程可见,真正让“溜溜梅”实现破圈的是其高举高打的营销策略。2013年,代言人杨幂的一句“你没事儿吧”让产品成功出圈的同时,奠定了该公司重金投入营销的基因。2019年后,为推广梅冻、西梅等新品,公司又相继签约肖战、时代少年团等顶流明星。
这种持续绑定流量明星的策略,虽有效拉动了销售规模,但也导致销售费用高企。数据显示,溜溜果园各期销售及经销开支分别为2.83亿元、3.09亿元、3.10亿元、1.47亿元。其中广告开支投入较高,2024年为7902.2万元,在销售及经销开支中占比25.5%。
与营销上的“高举高打”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其在研发投入上的不足。2022年至2024年,溜溜果园营销开支合计9.02亿元,研发开支仅为7623.7万元,差距超10倍。且截至2024年末,该公司研发人员仅有26名。从产品创新结果来看,梅冻产品是溜溜果园2019年推出的产品,此后6年间,该公司再无新单品的突破。
增长疲态已显,对赌压力加身,溜溜果园此番上市能否如愿?
投时关键词:溜溜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