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剑指高精尖 探索深远海
创始人
2025-11-11 09:17:12
0

家长带着小朋友参观深海养殖设备展示。记者 池远 摄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深海科技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预示着深海科技将为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有望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近日,2025年深海装备大会在福州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等领域的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分享深海科技研究新成果,探讨深海装备产业发展新路径。让我们听听他们怎么说。

向深海要未来

向深海要资源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深海勇士号总设计师胡震:

深海是人类发展的战略资源宝库、科学发展的重要领域、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主战场,关系国家命运和大国地位。

发展深海装备技术,将为提高国家海洋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以深制海”、提升深海开发能力获取战略资源先发优势、发展原位实验能力支持科学研究取得突破、加快海洋强国与制造强国建设等提供关键支持。目前亟须解决4个问题,包括突破深海装备重点技术与工程应用的问题、实现关键设备与系统自主发展的问题、攻克制约重大发展的基础共性技术问题、提升全球深海治理能力彰显大国形象的问题。

向深海要未来,向深海要资源,向深海要新质生产力。未来应面向世界深海装备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需求,聚焦深海通用平台与设备、深海资源开发、深海安全保障、深海科学实验等领域,抢抓深海产业创新发展机遇,以深海装备未来应用场景为牵引,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为抓手,夯实产业调整、产品升级、市场开拓所需的共性基础与前沿技术,攻克深海装备产业链、技术链短板问题,推动实现深海装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建立深海装备标准体系,全面提升我国深海装备全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引领全球深海装备发展,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绿色智能海工装备

将成为海洋产业重要支撑

长三角船舶与海工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于青:

船舶海工绿色智能化不仅是破解高排放、高能耗难题的关键路径,更是全球海洋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绿色智能海工装备将成为海洋产业的重要支撑,助力全球海洋能源产业低碳转型。

在技术趋势方面,将从“低碳”向“零碳”跨越,氢氨燃料发动机、海洋能波浪能发电装置与数字孪生系统融合,推动深远海作业零碳化。同时,钛合金、超厚止裂钢等先进材料的应用将支撑4000米以上深海开发。

在市场机遇层面,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将驱动智能采矿船、高精度探测船的市场,未来产业规模有望突破5000亿元。

在发展路径方面,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加快绿色智能技术的应用,提高整个产业的竞争力,为我国海工装备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

深海开发“新基建”

智能装备与深海技术浙江省工程中心主任顾海东:

深海是大国博弈和国际竞争的新领域和新疆域,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深海海底区域蕴藏着丰富的钴、镍、锰、铜等战略性矿产资源,对支撑我国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意义重大。

当前国家正在由“深海进入、深海探测”走向“深海开发”。深海探测和深海资源开发是人类历史上最复杂的深海活动,将显著提升对深海的科学认知水平,引领深海系统科学发展。但我国深海矿产开发尚处于技术积累阶段,缺乏成熟和安全的采矿技术储备。为了在这个战略机遇期赢得主动,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自主、安全可控的深海开发“新基建”。

在技术深化方面,建议推动装备国产化与集成化,突破核心传感器、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实现系统级优化;加快作业智能化与无人化,研发基于AI(人工智能)的智能决策系统,实现全流程无人自主;促进作业系统标准化与模块化,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推动接口开放,构建产业生态。

在体系构建方面,建议构建“海基+岸基”一体化管控平台,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运维与数字孪生;开展长周期、规模化海上中试验证,在真实作业环境下验证系统可靠性与经济性;推动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加速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

在战略护航方面,建议给予稳定的经费与政策支持;布局全球深海矿产资源,支持矿区申请国际合作;培育深海高技术产业集群,牵引新材料、新能源、智能装备产业发展。

加快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七一四所科技委副主任许嵩:

海洋经济,一般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依赖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相关产业活动。

海洋新质生产力是由海洋技术创新突破、海洋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海洋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现代海洋先进生产力,以海洋经济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海洋经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在海洋共性基础技术方面,要加强海洋通信导航技术、海洋电子元器件、海洋新材料发展,加快重大海洋科研基础设施建设,为海洋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平台。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重点突破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新能源、深海极地技术装备、新型海洋渔业、海洋油气矿产资源开发技术装备、海洋生物产业等关键技术瓶颈。在先进海洋服务业方面,发展高端海洋文化旅游、保险、金融、物流等产业,提升海洋服务业能力水平,为海洋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记者 颜澜萍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