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智改数转 发展换挡提速
福州中小企业向智能制造要效益要动能
智能化生产车间内,灵巧的机械臂上下舞动,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凭借工业互联网平台,中小企业共享生产进度、产品质量等信息,统一调配产能……放眼福州,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在数字技术赋能下,从埋头苦干、以量取胜的传统生产模式中破茧而出,向智能制造要效益、要动能。

机器人根据提前设计好的路线在车间当起了搬运工,灵活的机械臂运转自如,精准完成车身结构焊接件焊装工作……在福州明芳汽车部件工业有限公司内,全自动生产线上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与传统工艺相比,智能生产线上工序均由机器人自动完成,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还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公司通过对异常数据的监控管理,将质量管控前置到生产前端,及时判断产品合格情况,提升响应速度,预估年产值可增加5000万元。”明芳公司管理部经理刘琳介绍。
智改数转浪潮中,一批中小企业在平台赋能下,以更低成本、更易用的方式拥抱工业互联网,不再身处脱离终端市场的“信息孤岛”。位于纺织重镇长乐的福建兴荣针织有限公司是专注生产网布的中小企业,客户多为婚纱、童装企业。
“以前各种信息都是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靠人工分析,报表经常到月底才能看到。”兴荣针织总经理吴而兵说,自从接入福建(长乐)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后,在手机上随时可以查看每台设备的生产情况、每笔交易的走向,接单更容易了,效益也大幅提升。
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智改数转成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强劲引擎。作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福州高度重视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应用牵引、重点突破,出台《福州市关于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八条措施》等一系列配套政策,充分挖掘和释放数字化转型对新型工业化的赋能作用——
创新一条供给渠道。针对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技术等困难,福州市在全国首创通过遴选竞赛的方式,评选一批通用性强、可复制推广的“小快轻准”数字化解决方案,免费提供给试点企业实施改造。目前,电子、针织、汽配、棉纺4个行业共遴选出18个优秀解决方案,累计用于71家试点企业实施数字化改造,形成普惠效应,真正实现“让中小企业用得起、转得放心”。
搭建一个服务平台。福州市建立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平台,打造集工信、企业、数字化服务商、金融机构、验收机构于一体的协同工作体系,提供政策咨询、企业转型评估、供需资源对接、金融服务、优秀成果展示等公共服务。目前平台注册企业1090家,上线803款“小快轻准”数字化产品,推送供需信息2.5万次,有效满足中小企业多样化、个性化的转型需求。
制定一系列转型指南。福州市发布全省首个《纺织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制定纺织、汽配、电子等3个行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为中小企业提供“评价标准—实施路径”完整框架。编制了包括《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方案》《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项目服务合同》等标准化模板,助力企业根据自身规模和资源灵活组合,形成定制化的方案。
数字浪潮奔涌不息,创新征程永无止境。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赋能,福州这片热土上的广大中小企业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续写新的篇章,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将拥有更加澎湃的动能。(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