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有巨木,其名曰榕,下盘踞于厚地,上荡摩于高穹。”
800多年前,民族英雄李纲用一篇《榕木赋》记载了宋代福州榕树的茂盛和壮美。
如今,福州市区700多株的百年古榕,不仅见证了城市的发展,而且赓续着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千年文脉。
双抛桥合抱榕。
枝繁叶茂的古榕,同样会受到生长环境、病虫害、极端天气的影响,消失在这座城市中。
于是福州市三江口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开始谋划,为这些古榕传宗接代,留下“基因备份”。
11月初,首批35株古榕树成为了该科研项目的“受益者”。
流花溪甲天下榕。
福州首次 古榕要传宗接代
别看榕树生命力顽强,有时候一场台风,就会让我们失去一株百年古榕。
早在20世纪90年代,福州一批园林专家就意识到保护古榕的重要性。园林专家林焰在《榕树与榕树盆景》一书中留下了详细的古榕树调查表,附上品种、地址等信息,供市民查阅。
流花溪甲天下榕。
他记得自己在西湖官家村找到了罕见的金钱榕。经过几年培育和扩繁,这些金钱榕的后代出现在市区的其他角落,供市民欣赏。
大规模为一级古榕备份基因,今年算是第一次。
9月初,《福州城区实行一级保护榕树的扩繁与评价》课题项目全面启动,由福州市三江口植物园的科研团队负责。
他们不仅要调查核对福州市区古榕日常状况,还要建立榕树样本库,为更多古榕“传宗接代”,为古树名木保护提供参考。
李拔题刻古榕 破格入选
从9月初到11月,科研团队完整收集了鼓楼、台江、晋安、仓山、马尾等五个区的33株一级保护古榕样本。
流花溪的甲天下榕、双抛桥的合抱榕、于山的寿岩榕、马尾的中国塔榕、裴仙宫古榕等市民熟悉的古榕都进入了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另有两株二级保护古榕破格入选。
林浦村的泰山榕。
一株是“泰山榕”,位于仓山区林浦泰山庙前,它见证了林浦古镇的变迁。
而另一株位于于山,它树龄不到300年,但树下有清乾隆年间福州郡守李拔的题刻——“月朗风清”。
于山寿岩榕。
李拔以清正廉洁著称。据说他离开福宁到福州上任时,福宁百姓不让他走,而福州百姓则怕他不来,出现了“两郡争守”的佳话。
月朗风清榕。
李拔到福州后,用《榕荫堂跋》《榕亭记》等诗文,表达了自己对榕树品格的认可。
在《榕荫堂跋》中,他写道“况人为物灵,遭时得志,在一邑则荫一邑,在一郡则荫一郡,在天下则荫天下”,这些文字被广为传颂,并收录到《福州府志·艺文志续编》中。
如今,“泰山榕”和“月朗风清榕”均被列入福州“十大古榕”名单。
开具健康报告 兰花圃中育苗
采集古榕,并非一蹴而就。
首先,科研人员要出具一份古榕健康报告。古榕的生长状况、树体损伤、生长环境等指标会被构建模型。
其次,采集的枝条样本来自古榕树冠东、西、南、北四个方向。
一些古榕树冠较高,甚至生长于岩壁边,取样不仅要借助于各种高空修剪工具,科研人员甚至还要具备攀爬的本领。
课题项目负责人刘树明带队测量古树。
最后就是扦插繁殖。为了让古榕基因被完全复刻,需要使用扦插的方法。今年秋天,福州天气干旱少雨,不利于小苗发芽。为了给采样小苗提供湿润的生长环境,科研人员使用于山兰花圃的温室进行育苗。这里有喷淋系统保持湿度,也有屋顶遮风挡雨,种植土更是用泥潭土和透水颗粒精心配比。

未来,这些扦插成活的小苗将统一移植到鼓山下东山苗圃,获得更宽广的生长空间同时,也起到异地保护的作用。

新闻背景
今年3月15日,《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正式施行。第十九条提出,在不损害古树名木及其生长环境的前提下,可以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开展保护技术、遗传育种、生物学等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
福州市三江口植物园科研团队计划构建一个集古榕树资源保存、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从原地保护到基因传承的延伸,为古榕树保护提供更为坚实的技术支撑与资源保障,同时提升城市居民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
记者:石磊磊/文 林双伟/摄
编辑:韩靓
策划:吴文霖 李永华
掌上福州客户端原创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