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数据“断档”,消费者信心跌至两年低谷
受政府长期关门影响,关键经济数据发布陷入停滞,劳工部宣布无法按时公布10月就业报告,这已是该报告连续第二次推迟。
缺少官方数据支撑,美联储、投资者与国际政策制定者只能依赖私人数据或估算,导致货币政策预测的误差范围扩大,决策难度陡增。
更糟糕的是,消费者信心持续崩塌。密歇根大学11月初调查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从10月的53.6点暴跌至50.3点,创下2022年年中以来的最低值。
不同收入群体普遍担忧未来收入,支出意愿大幅收缩,对政府治理政策的怀疑情绪也日益加重。这种低迷的消费预期,进一步拖累了美国国内经济的复苏节奏。
最高法院审查关税合法性,“关税墙”面临坍塌风险
引发全球焦虑的核心事件,是美国最高法院对特朗普政府进口关税令合法性的审查。
法院针对《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的法律依据提出严厉质疑,这直接让现有关税措施陷入“合法性危机”。
对国际企业和投资者而言,这一审查可能带来颠覆性影响:若法院最终裁定关税法律依据无效,不仅已实施的关税可能被取消或调整,还将引发复杂的退税流程、国际贸易规则动荡,甚至干扰全球供应链布局。
目前,众多企业因无法预判关税政策走向,被迫暂停或调整跨国投资与生产计划,全球贸易链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
出口国经济承压,供应链风险扩散
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正通过贸易渠道向全球传导。
在日本,经济学家调查显示,受美国需求放缓与关税成本上升影响,该国第三季度GDP大概率出现同比近2.5%的收缩,出口导向型产业首当其冲。
这种冲击的本质是“连锁反应”:美国作为全球主要消费市场,其关税政策调整或需求收缩,直接导致依赖对美出口的国家订单减少。
而供应链的关联性又让这种压力扩散至上下游,从原材料供应到零部件生产,再到终端组装,全球产业链的每一环都可能因美国政策变动而被迫调整。
科技股暴跌,黄金成“避风港”
面对多重不确定性,全球市场迅速转向防御模式。美元兑一篮子货币单周下跌,投资者对美国经济增长与政策稳定性的信心下降。
科技股承压明显,纳指在波动中创下自4月以来最糟糕的一周表现,路透社分析称,关税政策对科技行业供应链与成本的冲击是主要诱因。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金的“避险属性”凸显。受市场对安全资产需求增加,以及美联储可能因就业数据缺失而放缓加息步伐的预期推动,现货黄金价格上周末上涨0.7%,至每盎司4005.21美元。
美国12月交割的黄金期货也上涨0.5%,收于每盎司4009.80美元,成为市场动荡中的“稳定器”。
“特朗普通货膨胀”+赤字压力,政策混乱加剧风险
当前美国经济还面临双重隐性压力:一方面,“特朗普通货膨胀”持续发酵,公共支出增加与关税政策叠加,既推高国内商品价格,又削弱出口企业竞争力。
另一方面,美国上一财年财政赤字规模介于数千亿至超一万亿美元之间,庞大的赤字进一步限制了政策调整空间。
经济学家警告,这种政策混乱的最大危害是“不确定性”,市场、企业与消费者无法预判未来政策走向,只能被迫采取保守策略。
对全球而言,美国作为第一经济体的政策摇摆,不仅影响自身经济,更可能通过资本流动、贸易渠道引发连锁反应,新兴市场甚至面临资本突然撤出的风险。
稳定政策、避免混乱调整,已成为全球政策制定者的共同诉求。
下一篇:阿迪达斯,开始抢阿迪王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