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欧盟:希望中方不要将安世问题闹大,并且放宽对欧稀土出口管制
创始人
2025-11-09 20:56:59
0

前言

最近,欧盟内部就减排目标进行了激烈的讨论。27个成员国的气候事务负责人为了减排目标展开了长达18小时的辩论,最终在大家筋疲力尽的情况下,才勉强达成了一致意见。

几乎在同一时刻,欧盟负责对外贸易的高级官员急忙与中国方面联系,请求放宽对稀土出口的限制。这一请求揭示了欧盟在关键资源供应上的脆弱性,暴露了其背后的深层问题。

为什么这个自认为团结的政治联盟会陷入如此分裂的困境呢?一方面高举绿色发展的旗帜,另一方面却在关键资源依赖问题上表现出焦虑与无奈?

欧盟吵了18小时,回头就得求中国,稀土申请只过半

今年十月,布鲁塞尔发生了一场关于气候政策的激烈争论,会议持续了整整一天一夜,27个成员国的部长们各持己见,争执不下。

会议室里的咖啡早已变凉,但针对2040年实现90%温室气体削减目标的争论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参会各方的立场依旧对立,冲突没有任何缓和迹象。

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拉锯战,得到了一个充满妥协的协议:允许各成员国通过购买“国际碳信用额度”来完成最多5%的减排任务。

也就是说,部分减排责任可以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减排配额来“外包”,只需支付费用即可。这使得原本严格的减排承诺变得大打折扣,环境目标的实现难度大大降低。

就在欧盟各国在是否支付费用买减排指标争论不休时,一场更为直接的危机悄悄降临。

中国在上月正式实施了新的稀土出口许可制度,这一政策像是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迅速引发了欧洲工业界的剧烈反应。

截至目前,欧洲企业提交的近两千项稀土出口申请中,仅有一半多一点获得批准,这一数字让整个欧洲感到非常不安。

稀土素有“工业维生素”之称,是制造电动汽车驱动电机和风力发电机组等关键设备的重要原料。如果没有稀土资源,欧洲的能源转型计划将无从谈起。

于是,出现了一个颇具讽刺性的场景:欧盟刚刚经历了一场关于环保目标的激烈辩论,转眼却不得不低声向中国请求合作,来保障其关键资源的供应。

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公开表示,已经与中国建立了“特别对话机制”,目的是确保稀土等关键矿产的供应不受干扰。

这种“前脚争吵、后脚求助”的局面,正好暴露了欧盟在全球变局中的结构性矛盾,令人深思。

而这一稀土紧张局势的导火索,实际上源于一起跨国企业的接管事件,这一事件像镜子一样反射出全球产业链的敏感脆弱。

10月13日,荷兰政府以“货物可用性法”为由,强行接管了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公司。这家长期在欧洲运营的合资企业一夜之间失去了自主权,创始人张学政的管理职务被法院临时停止,公司前景变得迷茫不明。

作为回应,中国迅速启动了对安世中国生产基地相关产品的出口管制,精准打击了欧洲汽车制造业的关键环节。

大众、宝马等汽车巨头立刻发出了警告,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生产线随时可能停工,每天可能造成百万欧元的损失。

恐慌情绪迅速蔓延,港口集装箱堆积,工厂的生产计划也因此不得不做出调整,整个产业链出现了裂痕。

面对这种压力,欧盟只能紧急安排与中国代表会面,恳求不要将安世事件政治化,并请求中国适度放宽稀土出口限制。

安世半导体成“人质”,荷兰豪赌背后是产业链的脆弱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闻泰科技的创始人张学政,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经营多年的企业,竟然因为一个模糊不清的“国家安全”理由,被政府强行接管。

这种无力感与被剥夺感,远不是任何商学院课程能够教会的。安世半导体,已然成为了地缘政治博弈中的牺牲品。

荷兰政府的这一举动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先进技术外泄,但很多人都清楚,这背后有美国的战略意图,是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围堵行动的延续。

这个曾经以开放贸易为立国之本的国家,现在却甘愿充当美国的“执行者”,甚至不惜损害自己的法治形象来参与这场高风险的博弈。

这一系列举动反映了全球化时代一个残酷的现实:当国家主权凌驾于市场规则之上,跨国企业就可能成为地缘政治博弈中的棋子。

安世的命运并非个例,它实际上代表了新时代背景下企业“工具化”趋势的一个缩影,具有强烈的警示意义。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场风波还展示了一种典型的“回旋镖效应”:荷兰试图削弱对手,最终却反伤了自己。

荷兰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的半导体发展,结果却导致本国汽车产业因芯片短缺面临停产风险,这一反制措施来得迅猛且沉重。

这一局面,也与欧盟在气候政策上的困境形成了一个互相交织的闭环逻辑,令人感到窒息。

推进绿色转型战略,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设备,而这离不开中国稀土资源的支持——这是依赖链的第一条。

同时,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高度依赖高性能芯片,而欧洲在这一领域的产能不足,依然需要依赖全球产业链——这是第二条脆弱路径。

当这两条关键链条同时受到冲击时,欧盟的“双重依赖”结构彻底暴露出来,进退两难,只能寻求外部援助。

这就像一个人既需要依赖别人提供主食,又挑衅对方家庭,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注定会将自己推向困境。

因此,安世事件不仅仅是某家企业的悲剧,更是对所有依旧沉浸在旧全球化幻想中的人的警示。

它揭示了一个冷酷的事实:所谓的国际规则与商业秩序,在赤裸的地缘政治利益面前,往往不堪一击。

一边配合美国,一边求助中国,欧盟的“剧本”太难懂

面对这一困境,欧盟的态度显得非常复杂,甚至出现了明显的分裂。欧盟一方面追随美国,另一方面又转向中国寻求援助。

在安世事件爆发前夕,荷兰不仅禁止向中国出口高端光刻设备,还直接动用了行政力量接管中资子公司。

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暴露了欧盟的投机心理:口头上倡导自由贸易,实际上却积极配合美国推动技术脱钩。

然而,一旦自身的产业遭遇反制,欧盟立刻改变了语气,指责中国“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这典型的双重标准令人不齿。

这种摇摆不定的姿态,反映了欧盟战略上的深层迷失:它缺乏独立自主的决策能力。

尽管欧盟的综合国力不逊色于美国,但它始终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依赖,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定位也日益模糊。

这一举动让人不解,难道欧盟真的相信,通过跟随美国打压中国,就能确保自身的安全与繁荣?

它似乎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当今世界的产业链高度互联,牵一发而动全身,任何国家都无法真正做到置身事外。

当美国把“关键矿产与稀土”作为地缘谈判的筹码时,所有相关方都被卷入了新的战略博弈。

而欧盟本可以凭借其中立地位,在中美之间充当桥梁,推动建设性的对话与合作。

然而现实却是,欧盟选择了最糟糕的路径:它既想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又不愿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它标榜价值观外交,却又不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