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突发,11月起房地产调控换道,3大红利让购房者连夜算账
创始人
2025-11-08 01:23:34
0

保障房的抗震等级和绿色建材标准,竟然要比商品房还高? 这条看似反常识的政策细节,正在2025年11月的楼市中悄然落地。

“我刚算了一夜账,换房能省下20多万。 ”北京朝阳区的陈先生翻着手中的政策解读,语气中透着兴奋。 他看中的那套140平方米改善户型,恰好赶上了11月出台的契税优惠新政。

2025年11月,中国房地产市场迎来标志性转折。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等中央部委密集释放政策信号,以税收优惠为核心、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的“王炸组合拳”正式落地。 这轮政策彻底打破此前区域化调整的局限,实现全国性制度优化与重点城市精准发力的有机结合。

此次11月调控转向并非孤立举措,而是2024年下半年以来政策宽松趋势的深化与升级。 据中指研究院统计,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已有约200个省市县出台超470条优化政策。

新政的核心逻辑已经从短期市场托底,转向“供需两端并重、短期托底与长期转型兼顾”的系统性布局。

在需求端,税收优惠实现两大历史性突破:契税优惠面积标准从90平方米提升至140平方米,全国范围内个人购买家庭唯一或第二套住房,面积不超过140平方米的统一按1%缴纳契税。 增值税政策取消一线城市普通住宅与非普通住宅划分,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

上海一套1000万元的次新大户型,新政后可节省10万至25万元增值税,减税效应显著。

在供给端,政策形成企业纾困与库存优化双重支撑。 土地增值税预征率下限全国统一降低0.5个百分点,1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置换方案与城中村改造扩围形成联动,鼓励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住房。

金融支持同样力度空前。 存量房贷借款人可与银行协商灵活调整重定价周期,上海、深圳等城市取消首套二套房贷利率区分,公积金贷款额度最高上浮15%,多孩家庭贷款额度上限可达216万元。

对于刚需购房者而言,11月新政最直接的影响是“成本减负”。 税收与信贷优惠的叠加效应让购房门槛显著降低,刚需群体的税费支出降幅可达60%以上。

以北京一套100平方米、总价500万元的二套房为例,新政前需缴纳3%契税即15万元,调整后按1%征收仅需5万元,直接节省10万元。 若购买的是持有满2年的二手房,取消普通与非普通住宅划分后,可免征差额增值税,单套节省资金常达数万元甚至数十万元。

信贷成本的下降进一步放大了减负效应。 上海将首套房公积金贷款额度从160万元提至184万元,多子女家庭更是可达216万元,部分刚需群体甚至能实现“公积金全覆盖贷款”,无需承担商业贷款利息。

商业贷款方面,武汉、成都等城市对三环外首套新房给予初始贷款金额1%的利息补贴,最高2万元分2年发放,叠加当前3.05%左右的低利率,月供压力较2024年下降约15%。

成本下降已显现成效,10月湖北楼市销售面积同比增长超10%,武汉、黄石等城市刚需成交占比提升至65%以上。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指出,这一系列政策通过减税直接拉动大宗消费,实现了市场活力激发与制度完善的双重目标。

11月新政对改善性需求的支持力度远超以往,从“换房成本”到“购房资格”实现双重突破,推动市场需求结构从“刚需主导”向“改善发力”转型。

政策精准把握当前改善型需求旺盛的市场特征,将1%契税优惠覆盖至140平方米主力改善户型,恰好契合了家庭“以小换大”“以旧换新”的核心诉求。 税收政策的优化彻底解决了改善群体的换房痛点,个人销售已购买2年以上住房一律免征增值税的规定,终结了此前一线城市大户型换房的高额税费负担。

资讯房地产税开征在即!它离我们还有多远?

北京城建、龙湖等房企的销售数据显示,国庆期间改善型房源到访量环比增长40%,140平方米左右的三居室成交占比从30%升至45%,成为市场成交主力。

购房资格与金融支持的协同发力,进一步打开了改善需求的释放空间。 北京放开五环外、上海放开外环外购房套数限制,恰好满足了改善群体“兼顾居住品质与预算”的需求。 上海外环外新房成交占比已超60%,新政后该区域改善型房源去化周期从18个月缩短至12个月。

公积金“又提又贷”功能的落地更显贴心,购房者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后,仍可按全额额度申请贷款,让上海二套房购房者的首付压力下降约20%。

市场数据印证了改善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11月第二周深圳、成都、杭州二手房成交套数创下年内周度新高,其中改善型房源占比提升至45%以上;9月百强房企改善型房源销售金额环比增长22%,华润置地、建发房产等企业的改善项目成交增速尤为突出。

此次调控转向并未带来“普涨行情”,反而因城市基本面差异,进一步加剧了市场分化。 政策红利向核心城市集中的特征明显,不同能级城市、同一城市不同区域的市场走势将呈现显著差异。

稳了,央行释放利好消息!官宣房地产支持资金已超万亿-房产资讯-房天下

核心城市与强二线城市成为政策红利的主要受益者。 这些城市人口持续流入、产业基础扎实、库存压力可控,政策落地后市场活跃度快速提升。 9月一线城市楼市成交面积环比上升16%,上海、北京的核心区域甚至出现“加推即售罄”的现象。

北京2025年11月房价数据显示,西城、东城等核心区域二手房跌幅不足0.1%,市场已呈现企稳态势。

相比之下,三四线城市仍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政策效果呈现“慢热”特征。 尽管义乌、岳阳等城市推出总额2亿元的购房补贴,首次置业可享1000元/平方米补贴,但市场成交回升幅度仅为8%,低于核心城市水平。

克而瑞分析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核心城市修复、外围城市筑底”的格局,11月新政将进一步放大这一差异。 高能级城市受益于人口与产业优势,需求释放更为持续;而缺乏人口支撑的城市,仍需依赖“国企收储存量房”等政策消化库存。

这种分化趋势对购房者的决策提出了更高要求。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建议,购房者应聚焦“人口净流入、产业基础扎实、库存合理”的核心城市,尤其是这些城市的外围改善区域和次新二手房,当前具备较高性价比。

“强者恒强”的格局正在强化,财务安全成为房企能否生存的关键指标。 龙湖等资产稳健、现金流良好的企业,项目去化率高出行业平均25个百分点;而高杠杆房企则加速出清。

8月数据显示,房企自筹资金同比下降8.9%,定金及预收款减少10.5%。 随着“白名单”信贷规模扩容至4万亿元,合规企业与优质项目将获得更多信贷倾斜。

为什么房产越多的人越反而更愿意投资房产?|房产|买房|房子_新浪新闻

在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好房子”建设也成为各地在楼市政策方面的重要着力点。 广州、昆明、海口等城市均出台政策,明确“好房子”标准,规范“好房子”建设。

产品层面,“品质溢价”时代全面开启。 政策引导与市场需求双重作用下,行业正从“有房住”迈向“住好房”。 南充等地率先出台“好房子”标准,要求层高不低于3米,生态阳台比例最高可达30%,且不计入容积率,购买此类房源可享公积金额度上浮。

数据显示,同地段高品质住宅价格普遍高出15%—20%,2025年上半年绿色住宅销量逆势上涨12%,印证品质化升级的趋势。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住宅项目规范落地后,各地“好房子”增多,买房的性价比提高。

2025年11月的这场房地产调控“换道”,正推动行业从“高杠杆开发”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政策红利的释放将推动市场逐步筑底回稳,但复苏过程仍需时间,房地产市场的止跌回稳将是一个渐进过程。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