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信用卡被“刷爆”时,意味着持卡人已经达到了该信用卡的信用额度上限,无法再进行新的消费。但这里讨论的可能是一种更为严重的安全问题:境外盗刷风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出国旅游或进行跨境交易。然而,这也给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们可能会利用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银行卡信息,并在海外进行非法交易。
为了防范这种风险,警方建议用户关闭银行卡的“小额免密支付”功能。这项功能虽然为日常消费带来了便利,但也增加了被盗刷的风险。关闭后,即使卡信息被窃取,犯罪分子也无法轻易地通过小额交易来验证并使用这些信息。此外,用户还应定期检查自己的账户活动,一旦发现异常,立即联系银行冻结卡片并报告警方,以减少损失和防止进一步的欺诈行为。
同时,提高个人的信息安全意识也非常重要,比如不在不可信的网站上输入银行卡信息,不在公共场所使用ATM机时让他人窥视密码等。采取这些预防措施可以大大降低银行卡被盗刷的风险。
张先生家住北京,某天晚上他的手机突然黑屏且不受控制。起初他以为只是小故障,但第二天发现自己的信用卡被刷爆了。警方以此为线索,揭露了一个境内外勾结、盗刷信用卡的犯罪链条,涉及150余起案件。
据北京市公安局经侦总队一大队中队长王晓骥介绍,张先生的手机在2024年1月初夜间出现黑屏震动无法操作的情况。第二天,他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资金不见了。调查发现,张先生的信用卡在境外有一笔消费,金额为15000元,购买了一块机械手表。
民警通过提货单信息追踪到这块手表被一名职业带货人带回国内,并通过快递寄出。进一步调查发现,收货人张某每天都会收到大量从全国各地机场寄出的快递,寄件人都有长期往来境内外的记录。
张某与另外两名男子同住,他们负责接收带货人员从境外购买的商品并进行转卖,然后将部分资金转给虚拟币商家进行人民币与虚拟币的转换,再通过获取的虚拟币与实施盗刷的嫌疑人分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