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支持扩大开放服务高质量发展10项创新举措,今天起,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五通客运码头口岸开始推广应用智能通关。今天上午,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迎来首批通过“刷脸”通关的台胞。
上午8点多,在厦门五通客运码头边检出境查验大厅,160多名旅客准备搭乘第一班船前往金门,首批符合走智能快捷通道的旅客在厦门边检总站高崎边检站民警的指引下顺利“刷脸”通关,每位旅客的通关时间不超过10秒。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五通客运码头2个口岸是连接台湾地区的重要通关口岸。其中五通客运码头,是大陆最大的对台海港客运直航口岸,也是构建“厦金同城生活圈”的核心交通枢纽。在口岸现场,高崎边检站也加强了通关现场标识指引和前置引导,协助首次使用智能快捷通道的旅客获得更好的通关体验。目前,高崎国际机场、五通客运码头34条快捷通道同时具备“刷脸”通关和刷证通关功能。

高崎边检站副站长 陈锦来:智能快捷通道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智能互动屏,前置提供全方位的温馨提示和操作指引,安装多角度摄像头,进一步提升了面相灵敏抓取、瞬时采集、智能识别的速度,配套高灵敏度指纹仪,进一步提升出入境旅客的通关便捷度和体验感。
厦金“小三通”客运量累计超2300万人次
2001年1月2日,厦金“小三通”客运航线正式启航。24年来,这条连接两岸的“黄金通道”从年客运量2万余人次,发展到累计超2300万人次,见证了两岸往来从“个案审批”到“智能通关”的时代跨越。
在五通客运码头,台胞林慧娟正在选购特产。每个月两次往返厦门和金门探亲的她,已经在厦门工作生活了13年,亲历了厦金“小三通”航线的每一次变化。

出境查验大厅内,林慧娟推着行李车走向“大件行李通道”。这条专用通道,让携带大件行李的旅客能够快速通行,排队时间从过去的20分钟缩短到现在不到5分钟。

此外,航线的硬件也实现全面跃升。码头从简陋的设施,到如今现代化的三期候船楼,船舶从基础客船升级为最大可载客350人的双层客轮,单班运力大幅翻番。

截至目前,厦金“小三通”航线累计客运量突破2300万人次,已成为连接两岸不可或缺的“黄金通道”。
从“台胞证”看两岸情 智能通关再续新篇
从2001年“小三通”开通到2008年海峡两岸海运直航、空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大三通”正式启动,两岸交流更加深入,而台胞证的迭代也见证了两岸从有限往来到密切往来的历程。
厦门高崎国际机场是“大三通”的重要航点,台商范姜锋正在边检出境大厅使用智能快捷通道通关,仅用8秒就完成了整个流程。

1987年,第一批探亲台胞持《台湾同胞旅行证明》踏上大陆,开启了两岸人员往来的新阶段。1992年,《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正式启用,2015年卡式台胞证全面推行。2025年11月5日推广应用智能通关,将适用范围扩大至所持5年有效台胞证的台湾居民,实现“刷脸即走”。

高崎边检站“同心桥”服务组负责人 颜曼:为了进一步提升往来台胞的通关体验,我们在口岸现场设置了枫桥咨询岗,第一时间为出入境台胞提供政策指引。同时,在采集备案区及快捷通道区域,也安排了民警为台胞高效通关提供引导帮扶,真正实现台胞即到即检、一路畅通。

自2008年两岸实现全面直接“三通”以来,海上直航、空中直航、直接通邮的推进,为两岸人员往来和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随着智能通关服务的深化,这条连接两岸的亲情纽带正变得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