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计划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 开启商业化元年
创始人
2025-11-05 12:01:29
0

特斯拉计划量产10万台人形机器人,标志着其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化进程迈出了重要一步。这款被命名为“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产品,融合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积累,旨在为用户提供一种全新的交互体验。预计这些机器人将在家庭服务、工业制造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如协助家务劳动、参与生产流水线作业等,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特斯拉的这一举措不仅将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还将引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开启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崭新时代。

此外,特斯拉大规模量产人形机器人还可能带来一系列社会经济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新型服务业态的兴起等,这将对未来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未来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人类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全球机器人行业正从技术突破迈向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随着上游资本投入增加、硬件成本降低,中游技术迭代加速,下游应用场景不断扩展,机器人产业形成了良性循环。特斯拉和Figure等企业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iPhone时刻”,而英伟达和DeepSeek等公司在智能化技术上取得突破,共同开启了机器人产业的规模化时代。

特斯拉的目标激进,产业链响应迅速。2025年1月,马斯克宣布特斯拉计划年内生产数千台人形机器人Optimus,并在2026年将目标提升至5-10万台,每年以十倍的速度增长。这一目标超出市场预期,标志着人形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大规模生产的转折点。特斯拉作为行业标杆,其规划直接影响全球机器人产业链布局。目前,特斯拉供应商已加速扩产,例如行星滚柱丝杠企业新剑传动启动年产100万台项目,智元机器人也在2024年底大幅提升产能,为批量交付奠定基础。

Figure的商业化进程也在加速。2025年2月,Figure宣布完成第二笔商业化客户签约,计划未来四年交付10万台人形机器人。其与英伟达Omniverse平台的合作优化了机器人数字孪生开发效率。同时,中国本土企业如智元和乐聚机器人在2024年的销量已分别突破千台和百台,主要应用于工业巡检和医疗辅助等领域。下游需求从单一工业场景向多领域渗透,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落地的重要一年。

产业链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头部企业纷纷扩张产能。除核心零部件企业外,传统制造巨头如三花智控和拓普集团也加速布局机器人业务。三花智控启动港股上市计划,拓普集团成立智能机器人子公司,峰岹科技与三花合资成立机电一体化研发平台。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合作推动机器人量产成本持续下降。据行业测算,2025年人形机器人单台成本有望降至15万美元以下,为大规模普及创造条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