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商大计 共绘蓝图
“水电可持续发展——绿色可靠可再生能源供应”分论坛举行
4日,作为第七届东亚峰会清洁能源论坛的重要分论坛之一,“水电可持续发展——绿色可靠可再生能源供应”分论坛在榕举行。来自国内外高校院所、行业协会、政府部门等嘉宾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水电项目开发、技术创新以及区域合作模式等热点话题,分享实践经验,探讨流域视角下推动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
嘉宾代表探讨交流。记者 原浩 摄
“当前全球能源格局正经历深刻变革,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日益严峻,能源安全与绿色转型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核心问题。”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李世东表示,东亚峰会成员国地处全球清洁能源富集区,近年来区域内风电与光伏装机实现跨越式增长,新能源已经成为能源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但新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波动性等特征,给区域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高质量构建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水电的价值提升和功能升级提供了新机遇。
“在‘双碳’目标下,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新型电力系统是关键载体。”河海大学副校长吴峰介绍,我国风电、光伏装机容量都已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50年风电、光伏装机占比将超过75%。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可储存性特征,直接接入电网对安全稳定运行造成影响,须配备大容量可调电源与之互补。梯级水电运行方式灵活,对电网保供和灵活性调节作用凸显,水电角色正在加速重塑,实现水风光互补与并网运行是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分论坛上,嘉宾们的目光也投向了国际河流水电开发与合作。国际河流水电开发生态环境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建表示,水电本身具有清洁、可再生的特性,是目前清洁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能源系统提供良好基础。以澜沧江水电为例,其下游有大量人口,虽搭配了风电和太阳能项目,但由于后两者发电量的不稳定性与限制,水电在整个电力系统中仍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起源于中国青海唐古拉山的澜沧江,穿越高山峡谷,从云南省流出国境后被称为湄公河,先后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是东南亚最大的国际河流。“澜沧江作为一条流经多个国家的河流,是连接各国的纽带。在水电开发过程中,与下游国家充分交流至关重要,我们欢迎下游国家来中国参观考察水电站,增进了解与互信。同时,我们也愿意帮助有需要的国家进行水电建设,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周建说。
交流与合作成为共识。湄公河委员会秘书处规划部可持续水电专家皮提·南巴帕颂表示,湄公河委员会将持续发挥协调作用,支持成员国通过磋商与合作,推动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更好地造福流域人民。(记者 颜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