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沙特利雅得,中国选手赵鸿刚站在了“世界职业扇耳光大赛”的舞台上。作为祁家通背拳第九代传人,在第三回合,对手阿曼塔耶夫的一记重掌直接将他KO倒地。赛后检查显示,赵鸿刚的颧骨骨裂,眼眶缝了5针。尽管他公开表示“没有脑震荡”,但那双淤青肿胀的眼睛,却印证了这项“运动”的残酷。

“这类活动的核心是毫无缓冲地、以最大力量将冲击力施加于头部,而一巴掌的力量足以导致脑组织在头骨内剧烈晃动、旋转,极易造成脑震荡。”浙中医大二院(浙江省新华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陈旭东表示,但事实上,脑震荡已经是最“轻微”的后果。
2021年,46岁的波兰大力士阿图尔·沃尔恰克在参加扇耳光比赛后,就因脑出血不治身亡。
“颅内出血是致命性的风险!”陈旭东医生表示,巨大掌力的冲击可能撕裂大脑表面的血管,导致颅内出血,血液在颅腔内积聚,会压迫大脑,导致意识迅速丧失、昏迷甚至死亡。这种出血可能不是立即发生的,会有几小时到几天的“清醒期”,然后病情急转直下。
另外,这项“运动”还有可能造成弥散性轴索损伤。也就是在强大的旋转加速作用下,大脑内部的神经纤维(轴索)被大面积撕裂和损伤。
“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创伤性脑损伤,通常会导致持续性的植物状态或严重的残疾。”陈旭东医生说,头部的猛烈扭转和甩动也会导致颈椎损伤,可能导致颈椎骨折或脱位,伤及脊髓,造成瘫痪、呼吸衰竭甚至当场死亡。
在临床上,陈旭东医生团队也曾遇到过弥散性轴索损伤的患者。“之前一位17岁的帆船运动员小晖,因交通事故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受损、蛛网膜下腔出血,并伴有颅底骨折和肺挫伤,病情极度危重,陷入深度昏迷。”陈旭东医生说,我们团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给予控制癫痫、缓解肌紧张、营养神经等对症支持治疗,历经17天高压氧促醒治疗,患者才终于恢复意识。
脑干受损患者的救治一直是医学界难题,多数患者会成为植物人。得益于患者年轻的身体素质和多学科协作的治疗方案,小晖最终能够重新站立,实现了生活自理的康复目标。
“昏迷超过两个月还能唤醒的案例极为罕见。”陈旭东医生表示,即使是优秀的身体素质,在严重脑损伤面前也显得脆弱,而与小晖因意外受伤不同,扇耳光大赛是自愿将健康置于危险之中的行为,更应引起警惕。
也有网友表示,从媒体报道来看,一些外国选手在比赛完后,看上去似乎也没什么异常。但陈旭东医生表示,即使经过充分休养,脑震荡造成的损伤也可能无法完全恢复,对参赛者来说,这些损伤会不断累积,最终造成更严重的长期问题。
“长年累月下来,会造成慢性创伤性脑病。这是最典型的与重复性头部撞击相关的疾病。大脑中一种叫作‘Tau’的蛋白质异常积聚,逐渐杀死脑细胞。慢性创伤性脑病可引起认知受损、行为改变和情绪问题,最终可导致痴呆。”陈旭东医生强调,这种疾病在创伤发生若干年后才会显现,其危害已在美式橄榄球、拳击等高风险运动中得到证实。
不过,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并不会去参加这种高风险的运动,但日常生活中还是有可能遇到一些意外的情况,这些情况值得预防。
“比如严重的交通事故或坠落伤,在车祸或高空坠落中,人的头部会经历突然的加速、减速和旋转,这与被猛扇耳光时头部的运动模式在生物力学上是相似的。”陈旭东医生说,骑电动车、出入建筑工地等场所、开车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安全帽、使用安全带,可以大大降低受伤的风险。
对于婴幼儿这一脆弱群体而言,“摇晃婴儿综合征”无疑是一个极为严重且极端的案例。即便在没有任何直接碰撞的情况下,仅仅是头部遭受的猛烈摇晃,就足以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包括弥散性轴索损伤和颅内出血等致命伤害。这种损伤机制在婴幼儿身上尤为危险,因为他们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对外界冲击的抵抗力极低。
此外,成年人之间的暴力行为同样不容忽视。特别是那些针对头部的击打行为,无论是拳打还是脚踢,其损伤机制和可能导致的后果,与所谓的“扇耳光大赛”中所展现的情形完全一致。这种暴力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即刻的物理伤害,还可能引发长期的心理和生理后遗症。
针对这一情况,陈旭东医生郑重地提醒大家,在面对矛盾冲突时,务必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因一时冲动而采取暴力行为。他强调,理智的处理方式不仅有助于化解矛盾,更能有效避免对自身和他人的伤害,希望大家能够铭记这一点。
                    上一篇:春秋航空:利润为何三连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