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荐酒荐茶些子涩,透心透顶十分香,可人回味越思量。——〔宋〕吴礼之《浣溪沙·橄榄》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天的标配是果实累累。福州秋果繁多,橄榄、龙眼、福橘、脐橙、柿子等等,不一而足。如今物流发达,只须在手机上点一点,秋果就会送上门来。不过这样显然辜负了秋天的美意,总需到秋果的产地走一走,才会兼顾眼福与口福。


闽侯是“中国橄榄之乡”,橄榄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以上,全国每4颗橄榄中就有1颗来自闽侯。橄榄品种很多,成熟期也不同,采摘期早的在10月份,迟的则要到次年1月份。双休日带上孩子去白沙镇、竹岐乡、鸿尾乡走走,田间地头随处可见茁壮的橄榄树。成熟的青橄榄挂满枝头,绿油油地闪着诱人的光泽。摘下一颗尝尝,脆嫩而酸涩。再嚼几下,一股甘甜的回味泛起,顿时满口清香。


橄榄带回家,可拍扁、蜜渍、盐腌,酸酸甜甜最能挑逗味蕾。做茶点,哄孩子,用处多了去。也可直接买些加工后的成品,五福果、橄榄汁、橄榄酒、橄榄茶,还有拷扁橄榄、甘草橄榄等等,总有一款对得上你的口味。鲜橄榄吃不完就冷藏在冰箱里,炖鸡鸭、炖排骨的时候挑几粒放进去,甘香又解腻。



在长乐江田镇溪湄村,一座近30亩的树葡萄园正迎来采摘期。400多棵10至12年树龄的沙巴品种树葡萄上,紫黑发亮的果实像一颗颗黑珍珠,沉甸甸地缀满树干。游客可以自行采摘,手指头轻拢慢捻,一粒粒果实便蹦蹦跳跳着进入了果篮。那果肉嫩白多汁,有一种独特的混合型的芳香气味,清甜酸爽的口感通过舌尖弥漫开来。


前不久,长乐青山龙眼获评“福州市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青山龙眼自宋代起就是贡品,主要产地就在古槐镇和鹤上镇的丘陵山地。白露过后到深秋,吃龙眼是福州人的心头好。到果园里,看工人攀上高高的树枝,将一捧捧黄熟的果子剪下来,轻轻放进大箩筐,丰收的喜悦感同身受。


挑选十斤八斤子粒饱满、色泽饱和的龙眼带回家鲜吃,肉厚质脆、味甜、不流汁、易离核,真好!你也可以将剥壳后晶莹透亮的龙眼放在碗里,清早熬粥时将浓米汤冲进去配着吃。老人们说,这样不会甜腻却又大补。还有一种吃法让外地人大跌眼镜——蘸酱油吃,咸甜口感交叉冲击,回味悠长。龙眼烘焙后便于长期保存长途运输,这就是桂圆了。桂圆加上红枣、莲子或者银耳,细火慢炖,散发着果实的清香,也是秋季进补的佳品。

大好的秋天,脐橙怎能缺席呢?开车到连江蓼沿乡溪东村,或者东湖镇天竹村兜一圈,空气中弥漫着甜香,那是脐橙熟了。低矮的果树顺着山势绵延起伏,硕大的脐橙绿中泛黄,将枝条压得更低了,甚至能方便地让小朋友伸手采摘。剥开果皮,便可看到粒粒分明的果肉,轻轻一咬,是满口爆汁的清甜,吸引着你赶快再来一口。其实也不一定非要到连江,晋安的宦溪,马尾的亭江、琅岐,闽侯的白沙、鸿尾,都可带上小朋友,高高兴兴采橙去。


去永泰看看,山野的秋味更加浓烈。在梧桐镇光荣村,“柿饼季”已经开启。粉墙黛瓦间,家家户户晒架上铺满金黄色的柿饼。柿饼连排连片地晾晒着,自带沙场秋点兵的雄壮气质。在这样的场景里,你会真正理解“晒秋”两个字的内涵。只有这样大块大块的色彩无拘无束地铺陈开来,才配得上这无边无际的“秋”字,才当得起“柿柿(事事)如意”的好口彩。


福橘是福州的市果。如果你错过了从盛夏到初秋的福州佳果,比如荔枝、葡萄、百香果的采摘季,那么接下来的福橘可别错过。福州种橘历史悠久,唐时五虎山橘树满山,被唐玄宗赐名“甘果山”;明朝起,福州橘子被称为“福橘”;清代福橘大规模商品化生产,诗人江湜题诗称赞“后来居上福州橘,压倒江陵与洞庭”。百年前,从闽侯白沙沿着闽江一直到仓山洪塘、建新、阳岐、螺洲、盖山、白湖亭,江畔都种满了福橘。江边绿树层层,枝头红果累累,“闽江两岸橘子红”成为令人称道不已的福州美景。如今在闽江公园,南北园区种植着上千株福橘,绿树红果的经典美景已经重现多年了。


再过一个多月,直到春节前后,就是福橘的最佳成熟季、采摘季。公园的福橘自然不可随便采摘,不过你可以去福清东张镇三星村,开开心心地实现采摘自由。皮薄、色红、汁多、味甜,福橘胖嘟嘟圆滚滚红扑扑,喜气洋洋地打通了“橘”与“吉”的谐音梗,成为过年过节的吉祥物。



在深秋的风里,静静地守望着一树果子红熟,此情可待矣。(边缘/文 李海燕/绘图 福州晚报摄影组/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