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科创走廊沿江向海辟“新”径
创始人
2025-10-31 12:07:04
0

交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答卷”

福州科创走廊沿江向海辟“新”径

以创新起笔,擘画未来新图景;四载耕耘,铺展沿江向海新格局。福州科创走廊,正以高质量达成阶段性目标的亮眼答卷,展现其蓬勃生机。

经过4年多建设,福州科创走廊建成产业载体724.6万平方米,折射出产城融合的创新活力。

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记者 林双伟摄

新赛道

多元化“双创”载体不断涌现

假期里,无人机在福州高速重点路段开展巡航,在车流密集区域进行高空巡航,实时回传路面视频至指挥中心。即便是凌晨时分,在指挥中心值班团队的调度下,平台无人机依旧值守在高速公路上——这已是福州低空经济应用中的一幕。

近年来,福州科创走廊加速布局低空经济新赛道,让低空经济“飞”得更好。探索低空空域精细化管理和灵活转化,率先完成全市范围内低空空域网格化划分……一系列创新实践推动福州的低空经济从“蓄势待发”迈向“加速腾飞”。

围绕全市特色,福州科创走廊创新打造“1+N”产业新赛道体系,推动区域产业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截至今年9月,福州科创走廊已建成载体面积724.6万平方米,项目落地986项。在明确的功能定位指引下,福州科创走廊各片区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产业园区。新能源科创中心、瑞科医药健康产业园、互联网小镇等园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成为区域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多元化的“双创”载体不断涌现。金山科创街区、AI创客大街、博思创业园等197个特色空间投入运营。其中,博思创业园因在大数据与智慧城市领域的突出表现,被科技部认定为福州市首个国家级民营科技企业专业孵化器。

企业集聚效应日益凸显。目前,福州科创走廊内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817家,占全市71.8%,汇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216家,占全市68.7%。其中,片区内规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比重40%,贡献了超450亿元营收;培育瑞芯微、福昕软件等全国细分市场单项冠军,吸引汉特云、锐捷网络等人工智能领军企业落地。以高新技术企业为引领的创新矩阵初步形成,加速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在各片区集聚,为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质”动能。

在此基础上,福州科创走廊持续拓展产业发展边界,不仅在数字技术领域取得显著成就,更积极布局海洋经济等新兴赛道,推动多产业协同并进。

锐捷数字化智能工厂无人生产线。记者 石美祥摄

新机制

“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今年9月,由市科技局与兴业银行福州分行联合主办的福州市创新创业大赛成果对接会举办。8家大赛获奖企业的代表与银行、投融资机构代表开展面对面交流。兴业银行福州分行与博思数据、工商银行与艾的卡讯、市金控集团与三耀科技、泉镓科技分别达成意向合作。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场对接会不仅是项目与资本的“相亲会”,更是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盛会。

在福州科创走廊,以“机制创新”为引擎的变革正悄然推动着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这里,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是冲锋在前的先锋,产业则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沃土。

走进福州科创走廊,高校与科研院所的智慧资源正不断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动能。闽都创新实验室作为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已率先落地,福兴创新实验室、东方电气(福建)创新研究院也在加速布局。它们在光电信息、新型显示、海洋能源等前沿领域默默攻关,为福州产业升级持续输送“源头活水”。

与此同时,521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在福州科创走廊建成,让“创新链”与“产业链”真正实现双向奔赴。

科技如何赋能产业?创新土壤如何培育?福州给出的答案是:把产业“装”进城市肌理。被闲置的空间、低效的土地,正变身为一处处特色鲜明的“双创”载体,承载着“以产兴城、以城聚产”的福州实践。

机制活了,创新才有魂。福州推出“揭榜挂帅”机制,向企业和高校发出“英雄帖”,鼓励联合攻关;“成果转化直通车”疾驰而过,在线上线下为企业精准匹配科技成果。

资金也在向创新涌动。15亿元科创走廊专项基金已为89个项目注入活力,4家金融机构联手提供400亿元信贷支持,及时为科技企业“输血”。

人才,是这片创新热土上最珍贵的种子。“好年华 聚福州”行动正吸引着越来越多青年才俊。他们在福州首创的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地图的指引下,享受从安家资助到贷款贴息的全链条保障。如今,已有超过1.5万名高层次人才汇聚在福州科创走廊,形成“人才集聚—创新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爱才惜才氛围浓厚。

在福州科创走廊,创新不再是实验室里的孤军奋战,而是与产业共舞、与城市共生的生动实践。

闽都创新实验室内,科研人员开展电磁兼容材料测量实验。记者 林双伟摄

新蓝图

铺开科创走廊建设新篇章

2021年8月,福州启动科创走廊建设;2021年底,福州首场成果转化直通车“开”进高校;2022年6月,福州发布全省首张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地图;2022年,福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跃居全省第一;2023年初,福州科创走廊“一张图”重磅上线;2023年3月,闽都创新实验室新大楼交付使用;2023年8月,福州科创走廊全面完成3年载体建设目标;2024年11月,全市科学技术大会暨企业创新发展大会举办……

立足2021—2024年阶段性目标达成的节点,今年印发《2025年福州市建设科创走廊专项行动方案》,实现沿江向海跨越式升级,空间格局覆盖全市,全面铺开福州科创走廊建设新篇章。

福州建设大学城、科学城……打造原始创新与技术创新“双核心”:推动科创走廊“东进南下”,沿闽江拓展至马尾、连江等地区,雕琢沿江科技走廊,强化产业技术创新;以东南大数据产业园、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沿海创新基地为支点,锻造沿海智造走廊,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核心片区载体水平,构建“双核两廊十四片”空间格局,最终形成辐射全域的发展框架;建设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集聚地,形成充满活力的城市协同创新体系。

如今的福州科创走廊,创新活力奔涌。在马尾区,以新大陆等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链,率先建成全国首个鸿蒙生态标杆区;在永泰,现代化加工技术沿江而上扎根永泰青梅产业园,推动永泰青梅产业从“原料供应”向“精深加工”转型;万华化学、京东方等龙头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加快建设……

展望前路,福州将在“双核两廊十四片”的空间蓝图上,催生新质生产力蓬勃生长,将科创走廊打造为区域创新策源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地标,续写科技创新的“十五五”新篇。(记者 梁凯鸿)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