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福州十九中滨海校区建成投用,在阳光的照耀和微风的轻拂下,少年们满怀期待走进新校园。
回望“十四五”,福州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步伐清晰可见:从繁华的城区到崛起的新城,再到广袤的乡村,优质教育资源加速集聚,夯实现代化国际城市民生之基。
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福州不断扩容、优化学校布局——
去年9月,鼓楼区小柳幼儿园新园启用,面积是旧园的10倍,学位增加245个。走进新园,绿色和奶油色的主色调看起来清新淡雅,各种卡通设计富有童趣、充满活力。“看起来温馨、惬意,比原先的园区好太多了。”家长们赞不绝口。
“十四五”期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2所,新增21万个学位,学前教育普惠性学额覆盖率、公办学额覆盖率分别达95.4%、64.64%。
跟着城市发展的步伐,福州重点推动新区新城、工业(产业)园区基础教育学校布局优化扩容,清华附中福州学校、滨海新城实验幼儿园、福州十九中滨海校区等一大批学校投用。
过去五年,福州基础教育领域不仅有了“量”的提升,还实现“质”的飞跃——
通过专递课堂,北峰山区捷坂小学的学生与鼓山中心小学的学生同上一节美术课;城里的孩子也定期进山开展农耕研学,体验别开生面的思政教育……一场教育均衡的双向奔赴悄然改变榕城教育版图。
以集团化办学为切入点,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福州出台基础教育集团评价方案、教师轮岗交流实施办法,让优质教育资源在教、研、学等方面实现共享。
如今,福州已有280个教育集团,覆盖1457所公办中小学幼儿园,“优质校+新校”单一法人总分校办学模式、“优质校+薄弱校”委托管理模式等教育集团治理模式层出不穷,带动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跨校际高速流动。
与此同时,福州大力培育各级各类优质学校,现有191所省市示范性幼儿园、省义务教育教改基地校等各类优质学校,推动中学生五学科奥赛出成效,2020年以来共获国赛64金134银34铜,金牌数及奖牌总数连续多年位列全省双第一。
发力创新人才培养,福州的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职业教育筑起一个个“高地”。福州加快建设6个省高水平职业院校A类立项建设项目、20个省高水平职业专业群。
高等教育迎来一个个“高光时刻”。闽江学院入选福建省一流应用型建设高校(A类),天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福州联合学院3个硕士研究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获教育部批准并开始招生,与中国人民大学共建中国人民大学福州研究院揭牌落地。
回望过去五年,在这场迈向教育强市的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学校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好,整个教育生态也在不断优化——
好老师越来越多。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进,培养市教育专家、教学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共3000余名。出台加强基础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
育人越来越“智慧”。加快教育信息化系统一体化提升项目建设,加大教育数字化在“教、学、管、评、研、服”领域应用,不断深化拓展“1+4+N”智慧教育生态系统(“1”是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4”是4个核心业务系统,“N”指除“1+4”以外的市级应用系统及各地各校自主建设的应用系统)。
课外越来越舒心。持续开展整治校外培训机构不规范问题行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课后服务全覆盖。
回望过去五年,在这场教育生态不断优化的进程中,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领路人”越来越好、教学环境越来越优,支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也不断健全——
福州以高质量教育督导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建立起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的督导机制。截至目前,全市聘任责任督学647人,2149所中小学、幼儿园全面实现挂牌督导,并上线福州教育督导数字化模块。
在教育督导的推动下,鼓楼、晋安、连江和鼓楼、晋安、福清分别被认定为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和全国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认定数量居全省第一方阵。(记者 陈雨晨 冯雪珠)
                    上一篇:AI正在批量制造含冤的店小二
                
下一篇:孙颖莎、王曼昱,拟被清华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