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度发布的“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被外界认为是居民消费、投资潜力的风向标。
《2025年第三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消费”的居民占19.2%,比上季低4.1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62.3%,比上季低1.5个百分点;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5%,比上季高5.6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梳理近两年的《报告》发现,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占比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23年的第一季度的58%,上升到2025年第三季度的62.3%。这一趋势,与不断高企的居民存款规模形成相互印证。《2025年前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22.71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2.73万亿元。由此测算,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住户存款规模已达164.03万亿元,同比增速10.2%。
不过,在今年第三季度,倾向“更多储蓄”的占比较上一个季度下降1.5个百分点的同时,较近两年的高点(2024年第三季度为64%)下降1.7个百分点。
今年第三季度倾向“更多消费”与“更多储蓄”的占比一共下降5.6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倾向“更多投资”的占比提升了5.6个百分点。
第一财经梳理近两年来的《报告》发现,倾向于“更多投资”的居民占18.5%,这一数据是2023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值。
近几个月,随着资本市场回暖,居民存款“搬家”到股市,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先是7月、8月居民存款连续两个月低于季节性增幅,同时非银存款(非银金融机构存款)相应增加。这一存款结构的变化,被解读为居民存款出现向股市等资本市场转移的趋势。不过,最新发布的9月金融数据又使这一趋势出现了波动。9月数据显示,住户存款与非银存款呈现“一增一减”。其中,住户存款新增2.96万亿元,同比多增7600亿元;非银存款减少1.06万亿元,同比少增1.97万亿元。业界对此评论称,居民存款“搬家”入市进程出现放缓迹象,居民资产再配置过程仍在延续。
今年三季度《报告》显示,居民偏爱的前五位投资方式依次为:“银行非保本理财”“基金信托产品”“股票”“债券”和“非消费型保险”,选择这五种投资方式的居民占比分别为36.0%、26.4%、17.2%、14.8%和11.1%。问及未来三个月准备增加支出的项目时,居民选择的前五位依次为:旅游(31.6%),教育(31.5%),医疗保健(26.1%),社交、文化和娱乐支出(21.9%),大额商品(18.7%)。
从金融数据以及《报告》看,居民部门对未来经济预期的谨慎态度仍较明显。
在解读“前三季度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时,国家统计局住户调查司司长张毅称,下阶段,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继续稳定和扩大居民就业,促进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
近日公开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大力提振消费方面提出,统筹促就业、增收入、稳预期,合理提高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增强居民消费能力。
《报告》为中国人民银行按季对全国城镇储户进行的抽样调查,采用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访谈形式,每年2、5、8、11月在全国同时进行。该调查在全国50个(大、中、小)调查城市中选定400个储蓄网点(包括各商业银行自办储蓄所和储蓄专柜)作为调查基点,在每个调查网点随机抽取50名储户为调查对象。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