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护险:守护夕阳红 温暖千万家
创始人
2025-10-30 11:11:24
0

福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获评全国“敬老文明号”

福州长护险:守护夕阳红 温暖千万家

护理员照护失能老人。

2021年6月,福州作为全国第二批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城市之一,率先探索这项被称为“第六险”的制度创新。四载春秋,这项充满温情的制度已如春风化雨般惠及1.5万余户家庭,新增3000多个就业岗位,在蓬勃发展的“银发经济”中描绘出温暖的底色。

29日,福州市医疗保障基金中心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授予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这不仅是对福州医保工作的肯定,更是对那些温情专业的评估专家、尽职尽责的护理人员、默默奉献的经办人员的褒奖。

织就民生保障网

10月的一个午后,长护险评估专家陈素珍和林英华轻轻敲开李依伯的家门。

李依伯已卧床多年,他患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多种慢性病。他的家人在“福州医疗保障”微信公众号上提交长护险待遇申请时,或许未曾想到,这项制度将改变他们的生活。

两名专家严格遵循评估流程。林华英一边轻声询问“现在是白天还是晚上”,一边观察老人的认知反应;陈素珍则仔细记录老人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活动的能力。更令人暖心的是,了解到老人曾多次摔倒后,她们耐心地指导家属如何增设扶手、预防感染。这些超出评估范围的关怀,让家属深受感动。

这样的场景,在福州的长护险实践中已成常态。截至今年9月,全市长护险参保人数已达196万人,其中退休职工41.48万人。累计1.69万人通过失能评估,1.56万人享受了护理服务,其中近九成选择居家护理模式。

目前,福州市已建立起一支846人的评估专家队伍。这些来自公立医院的专家,不仅具备专业的医学背景,还懂得如何与失能老人沟通。在市第一总医院的长护险评估人员培训基地,专业技能培训与人文关怀培养同样重要。

4年来,累计约2.8万人次的评估中,复评率仅为1‰。

构建照护共同体

长护险的成功,离不开多元协同的生态体系。

福州市采用“医保主导、商保补充”的经办模式,通过公开招标引入太平洋人寿、中国人寿等4家商业保险公司,分片区承办辅助性事务。全市设立的17个服务网点、配备的96名服务人员,让长护险的服务触角延伸到各个角落。

与此同时,110家护理机构、2839名护理人员以1∶3.83的护理比,织就了一张细密的照护网络。数字赋能更让这张照护网如虎添翼。在省医保平台福州专区,215个功能点优化设置,以及人脸识别、地理定位等技术的应用,既确保了服务的真实性,也让监管更加精准。

打造专业主力军

福州市创新性地将护理人员培训资金全额纳入人社部门职业培训补贴,实行免费培训。这一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社会人员参与长期照护服务的热情。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34期3107人。

“我们还建立了完善的继续教育动态管理模式。护理服务人员入库后,每年都要参加继续教育学习。”福州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累计开展再培训202期,培训4003人次。这种持续的教育机制,确保了护理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创新服务新模式

福州长护险的实践中,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实现了美妙融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福州市医保局研发的“信用码”系统将在近期投入应用。届时,这个“信用码”将以二维码的形式张贴于养老机构、护理机构及社区等处。需要申请长护险的失能人员家属通过手机扫码,即可看到护理机构和人员的详细信息。

与此同时,福州市医保局还依托政务数据平台实现了部门信息的高效共享。这一创新实现了三重精准管理:通过保障对象信息共享比对,确保“不丢一人”;通过失能状态与公共交通数据交叉验证,确保“不少一人”;通过医保与民政数据重叠比对,防止待遇重复享受,确保“不多一次”。(记者 李晖/文 市医保局供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