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畅通小微融资最后一公里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推动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落地见效 本报记者 陈晔 通讯员 夏建国
|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工作人员走访小微企业 |
去年10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从供需两端发力,统筹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银行放贷难的问题。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第一时间迅速响应,积极落实小微融资协调机制相关政策要求,创新打造“线上平台+场景金融”双轮驱动模式,暖心护航区域小微企业发展前行。机制运行一年来,该行累计服务小微客户超2千户,累计授信超160亿元。
创新数字赋能 将静态票据转化为动态现金流
“让数据多跑路,让客户少跑腿”——这句承诺,在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已化作服务实体经济、润泽中小微企业的生动实践。面对中小企业在融资中“流程繁、到账慢、周转难”的痛点,该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创新打造了全流程数字化的“电票保”产品,构建起“指尖触达—智能审批—快速放款”的高效融资通道,让沉睡的应收票据“活”起来,也让小微企业真切感受到金融科技的温度。
一家专注于生产外包装纸板箱的小型包装企业,是某大型国企产品供应链上的配套供应商。尽管订单稳定,但双方日常结算以商业承兑汇票为主,付款期限往往长达6个月。然而,企业生产采购需要现金支撑,这使得企业资金链长期承压,这也是众多产业链末端小微企业共同的困境。
转机出现在上海银行杭州分行启动的小微企业融资走访摸排中。该行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深入企业倾听需求,精准推荐了“电票保”产品——一款专门为持有电子商票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在线质押融资的数字化利器。
起初,企业负责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在该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通过线上小程序提交了申请材料。令他惊喜的是,仅仅两个小时,融资款项就已到账。“真没想到这么快!财务成本也比想象中低,以后再也不用干等着票据到期了。”企业负责人连连称赞。
此后,该企业又主动多次通过“电票保”发起融资申请,累计金额达400余万元。该系统实时联动央行电票系统,自动完成注册、票据核验、质押和放款,企业人员足不出户即可操作收款,实现应收票据变现,有效应对短期资金需求,为日常经营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3天到20分钟
电子保函为小微企业发展松绑减负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招投标是不少中小微企业拓展业务、争取订单的重要途径。然而,不少企业曾深受传统招投标模式下高额保证金的困扰。“我们一年参与的招投标项目可能多达50个,如果每个项目都要缴纳保证金,对公司的现金流是巨大的考验。”一位小微企业主无奈地说。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以银行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的模式逐步推广,为小微企业“减负”带来了曙光。然而,传统的纸质保函开立流程依然繁琐,从申请、审批到开立,一般耗时长达3天,对于争分夺秒的招投标项目而言,效率问题依然突出。
在国家“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的推动下,上海银行杭州分行重点聚焦像某大型运营商这类仍采用传统线下招投标保函、保证金模式的客户。2024年10月,经过总行与分行的高效联动与科技攻坚,一个为上述运营商量身定制的电子保函招投标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成功落地上海银行杭州分行的首单平台类电子保函业务,不仅重塑了业务流程,更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中小微企业客户从平台注册到最终开函完成,全程耗时缩短至20分钟,极大提升办理效率。
“过去要准备一堆材料,专门跑去银行等上好几天,现在喝杯咖啡的工夫就全部办妥了,不仅节省了时间,更关键的是解放了那笔30万元的保证金!”一位通过该平台成功获取电子保函的小型制造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成功吸引5700家客户入驻,累计办理招投标电子保函业务6000余笔,释放保证金达7亿元。
上海银行杭州分行通过“电票保”“电子保函”等数字金融产品,精准滴灌小微企业,探索出一条科技赋能、效率引领的小微融资新路径。未来,该行将继续坚守“支小、支农、支科技”战略,持续推动产品创新与服务升级,将每一股金融活水汇聚成推动浙江经济再攀高峰的磅礴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