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免签入境激增逾50%,前三季度2089万人次,旅游商机大爆发
创始人
2025-10-30 09:27:29
0

国庆后的这个数字有点意思,前三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2089万人次,同比增超50%,离境退税销售额翻了一番左右,这不是官宣的自嗨,这背后有故事也有信号。

数字先说清楚,免签人数翻近一半,等于人流量回暖速度比预期快,说明边检放开、航线恢复、签证便利同时起作用,旅游和消费开始把“缺口”补回来。

再看退税翻倍,那是钱袋子里的实锤,游客带动的购物不仅回升,而且单次消费或高频次购买都在上扬,别只盯着人数,这里是“质”和“量”一起恢复。

社交媒体上的“带着空箱子去中国”,听起来像段子,但经济学上这是需求预期变强的一种表征,游客愿意为中国市场去囤货,是对中国消费品吸引力的一种真实投票。

“购在中国”要做成常态化活动,从国家级展会到地方消费节,这套打法强调首发经济和首店效应,是典型的供给端发力用新货吸引旧需求升级。

亮点里强调智能、绿色和首发,讲得顺耳也合乎时代逻辑,关键看能不能把“场景”落地,体验式消费和沉浸式营销听着高大上,执行起来常常卡在物流、售后和价格透明度上。

地方会分头干活,上海的消费嘉年华、广西的东盟节、深圳的数字生活礼遇,这些活动能否把国际货品和本地流通有效连接,是成败关键。

说得直白点,进博会能把展品变商品,不过不是自动发生的,得有采购商、供应链、促销矩阵和政策配套在支撑。

对商家而言,现在是窗口期也是考验期,首发首秀好看,但能不能变成长期销售渠道,要看品牌的渠道布局和对中国消费者的理解深度。

消费升级不是一阵风,它需要品类迭代和服务升级联动,智能家居、智能穿戴这些品类是趋势,但竞争也会更狠。

政策层面给的是舞台和红毯,接下来是市场决定演员命运,地方补贴、税收优惠能带来短期流量,但长期还是靠产品和体验留人。

媒体和舆论会把这事写成“复苏证据”,不无道理,但别把指标简单神化,游客回来了,消费回暖了,但并不等于内需彻底转强。

免签人数回升可能带来结构性变化——游客国别多样化,消费偏好分层化,商家需要更快适配不同市场的口味和支付习惯。

从长期看,把进博会这种“国家级样板”转化为可复制的地方玩法,是下一步要攻克的课题,不然每年只是“亮肌肉”一次。

我的判断是,短期内我们会看到持续的消费感知改善,中期看能否把一波活动转成常态供给和渠道增长,才是真正能把数据变成经济增量的问题。

对普通读者的结论就是,看到人回来、钱在动是好事,但别太早把这当成“全面复苏”的终局,无论是企业还是政策都要保持耐心和策略性投入。

最后一句话,数据给了希望,也给了任务——把一次性流量变成稳定需求,才是真正值得期待的胜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