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交易软件,看着金价在3960美元附近震荡,恍惚间仿佛回到了2011年的冬天。当年金价从1920美元跌至1550美元时,市场一片“泡沫破裂”的哀嚎,我因慌神在1600美元割肉离场,错失了后续反弹至1790美元的20万收益。如今这行情与13年前惊人相似,下月金价大概率将重现“先抑后扬、突破新高”的历史轨迹,投资者真得做好准备。
上周金价跌破4000美元整数关口,投资群里满是焦虑,有人喊着要跌到3800美元,还有人断言黄金牛市已结束。但翻开2011年的历史数据就会发现,当时的剧情如出一辙——美国经济数据好转、避险情绪减退,金价跌破1700美元整数关口,市场恐慌程度远超当下。可就在当年12月,美联储宣布扩大QE规模,金价直接触底反弹,三个月暴涨240美元。
如今的政策环境更具反弹底气。本月14号鲍威尔已释放停止缩表的信号,若下月美联储会议官宣停止缩表甚至扩表,无异于2011年QE的“翻版”。货币放水背景下,黄金作为“抗通胀神器”向来表现亮眼。更关键的是,当前市场对宽松的预期比2011年更强烈:投资者已完全消化10月降息25个基点的预期,12月降息概率也升至60%。2011年美联储每月放水400亿美元便推动金价大涨,如今若停止缩表叠加扩表,放水规模只会更大,金价突破4200美元并非不可能。
市场情绪的演变也在复刻历史。4000美元就像2011年的1700美元,作为整数心理关口,跌破后难免引发恐慌,但这不过是短期情绪作祟。2020年疫情初期,金价从1700美元跌至1450美元时我也曾彻夜难眠,可美联储宣布无限QE后,金价一个月就反弹至1780美元,不仅解套还净赚3万美元。现在驱动黄金长期上涨的核心逻辑——贸易核心分歧未解决、美联储宽松倾向明确——丝毫未变,跌破4000美元其实是难得的“黄金坑”。
技术面的相似度更是令人惊叹。将当前K线图与2011年11月的对比,简直如复制粘贴:2011年金价回撤至前期涨势的50%回撤位1550美元,RSI指标跌破40,MACD出现死叉;如今金价跌至3950-3940美元支撑位,同样是2023年7月以来涨势的50%回撤位,RSI下滑至50以下,MACD死叉迹象显现。当年技术派集体看空,金价却在1550美元企稳反弹,如今历史极有可能重演。
还有两大潜在催化因素值得关注。一是地缘风险,2011年中东冲突助推金价上涨,如今俄罗斯测试新型核动力巡航导弹、美国在俄海岸部署核潜艇,这些隐患随时可能爆发,若下月出现新动态,金价单日大涨50美元并非奢望。二是贸易局势,虽短期有所缓和,但核心分歧未决,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我做外贸的朋友透露,客户仍在囤货避险,这与2011年欧洲债务危机突袭的逻辑异曲同工。
不少人担心“资金流向股市,黄金无人问津”,但这是认知误区。2011年标普500指数上涨20%,金价依然逆势大涨,因为美联储放水时,股票与黄金并非非此即彼的关系。2020年放水期间美股与黄金同步上涨的行情,便是最有力的证明。
结合历史规律与当前形势,下月金价大概率分两步走:先在3940-3950美元区域企稳,释放恐慌情绪;待美联储宽松政策落地后开启反弹,依次突破4050美元、4100美元,最终复刻2011年12月至2012年2月涨240美元的行情。
经历过2011年的教训,我这次采用了“分批建仓”策略:3980美元建20%多单,计划3950美元加30%,3900美元补至满仓。即便目前浮亏20美元/克也从容不迫,因为长期逻辑清晰。这种策略能有效应对波动,避免因盲目割肉错失行情。
当然,投资有风险,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押韵。当前的回撤是“黄金坑”,下月的宽松是“助推器”,地缘与贸易问题是“催化剂”,只要不被短期波动吓倒,分批布局,或许就能复刻2011年坚持者的盈利奇迹。但大家仍需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操作,切勿盲目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