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有学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美国和欧洲的角色似乎发生了反转,这种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通常情况下,美国是全球安全事务中的主导力量,而欧洲则更多地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然而,在此次会议上,情况似乎出现了微妙的变化。欧洲展现出了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强调多边主义、国际合作以及气候变化等全球性议题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具体的行动计划。相比之下,美国虽然仍然强调其在全球安全中的领导地位,但在某些议题上显得较为保守,甚至有时与欧洲立场相左。
这种角色的转换反映了国际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尤其是在面对全球性挑战时,欧洲正逐渐展现出更加独立自主的姿态,而美国则需要重新调整其战略以适应这一新态势。这不仅对跨大西洋关系产生了影响,也预示着未来国际秩序可能面临的调整。
2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并在“中国专场”发表题为《坚定做变革世界中的建设性力量》的致辞。王毅的演讲安排在冯德莱恩和万斯之后,反映了欧洲人认为世界是多极化的,可能形成“中美两极化”的看法。欧洲现在正在寻找自己的身份和定位。美国副总统万斯首次参会,他的演讲座无虚席,但主要讨论的是欧洲内部问题,如移民问题等,且演讲后没有与听众互动。
王毅外长不仅发表了演讲,还回答了主持人提出的三个问题,涉及俄乌冲突和国际秩序多极化等议题。他在演讲中引用了许多中国古语,比如“任尔东南西北风”,并提到这些古语翻译起来不容易,建议大家相互切磋或使用人工智能软件帮助翻译。现场观众对此表示赞赏。
今年慕安会的主题是“多极化”,王毅外长阐述了中国对多极化的看法。他强调多极格局不能是无序状态,大国应带头讲诚信、讲法治,摒弃言行不一和零和博弈。他还指出,平等有序的多极化需要建立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基础上。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对美国造成了双刃剑作用,导致其选择性地要求盟友承担更多负担。因此,世界希望听到更多中国的声音。
此外,王毅外长还谈到中国如何应对贸易战的问题。不久前,冯德莱恩也表示贸易战没有赢家,这表明中国和欧盟在面对美国贸易战时立场更加接近。王义桅在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与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进行了简短交流,讨论了中欧关系的历史经验及未来期待。冯德莱恩在讲话中提到中美“两极化”可能带来的危险,而未将俄乌冲突的责任归咎于中国,显示出欧洲关注点在于如何应对特朗普政府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