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歌猛进的中国楼市,如今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调整。曾经遥不可及的房价,似乎露出了一丝松动的迹象,这让无数无房者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回望过去,国内房价之高令人咋舌。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动辄六七百万的房价让普通工薪阶层望而却步;二线城市如杭州、武汉,两三百万也并非小数目;即使在三四线城市,一套普通的商品房也需要一百五十万左右。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多数居民的月收入仅在三千至六千元之间。高房价早已脱离了当地居民的实际购买力,许多家庭只能无奈地感叹,梦想拥有自己的房产仿佛遥不可及。
然而,风向悄然改变。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楼市开始呈现降温态势。全国平均房价从之前的每平方米一万一千元,跌至今年五月的九千五百二十六元,跌幅超过百分之十五。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更是印证了这一趋势,在全国七十个大中城市中,有三十四个城市房价跌回两年前,二十七个城市房价跌回三年前,甚至有六个城市房价跌回了五年前。
面对这样的市场变化,无房者自然喜上眉梢。房价的调整,意味着他们距离拥有自己的房子更近了一步。那些庆幸自己当年没有盲目跟风高位入市的人,更是感到庆幸,避免了背负沉重房贷压力和资产缩水的双重打击。
与无房者的欣喜形成对比的是,手握多套房产的家庭,则面临着另一种困境。数据显示,国内有百分之四十一以上的家庭拥有两套或以上的房产。根据西南财经大学2017年的数据,国内空置房已达六千五百万套。五年过去,随着新建商品房、安置房和保障房的不断入市,专家估计,国内空置房数量已经超过一亿套,足够三到四亿人居住。
那么,在房价调整的大背景下,拥有多套房产的家庭,究竟将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首当其冲的便是资产贬值的风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房价下跌的趋势正由北方城市向南方城市蔓延,由三四线城市向一二线城市扩散。同时,房龄超过二十年的老旧二手房,由于银行贷款限制,也面临着无人问津的局面。这意味着,持有的房产越多,资产损失的可能性就越大。
此外,持有成本的增加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过去,炒房者期望房价能够持续上涨,从中获利。然而,如今房价涨势停滞,盈利空间大幅缩减。与此同时,持有成本却并未降低。除了持续偿还房贷外,房产税的脚步也越来越近。去年十月,高层宣布将扩大房产税试点城市范围,这将进一步增加炒房者在房产持有环节的成本。